郑绍华和郑宝华虽然每天在一起,可是在如何种植、选择药材种子等方面意见分歧很大。讨论了几天,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他们决定改变原先合作种植的初衷,改成各自为阵,因此在种植品种方面也各自选择。
“瓜蒌适应性强,容易种植,当年种植,当年收益。产量高。”郑绍华摆出了自己选择瓜蒌种植的优势。
“吴茱萸售价高,属于珍稀药材,价格高昂,虽然要三年后才有收成,但是一旦收入,就是几万几万的收入,更容易致富。”郑宝华振振有词:“种植中药材要选精品种植。”
他们说干就干,种子买回来后,马上各自在自留山上开垦梯田。他们的自留地紧挨着,他们每天就像必比赛一样,一边憧憬着未来,一边把原本的山坡地,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梯田。
第二年的春天,他们又分别把催过芽的药材种子,播到了梯田里。
春雨绵绵,寒意阵阵。郑宝华每天都到郑绍华家来。他们数着日子,推算播撒的种子长出的日子。
绍华兴致勃勃地不断向宝华报喜:我的瓜蒌冒出来了……长一片叶子了……开始牵丝了……
“不急,不急。”宝华满不在乎:“我的吴茱萸是高档药材,种子没那么快长出来的。”
三个月过去了,绍华的瓜蒌绿意盎然。郑宝华的地里,茅草、菟丝草占据了梯田。
郑宝华趴开泥土,发现那些种子早已干瘪成空壳。
“可能是种子有问题,我们告那个公司,要他们赔偿损失。”郑绍华浇完瓜蒌苗,看到郑宝华一个人坐在梯田边发呆,走过去安慰他。
“我当初和我姐夫说,种植一亩吴茱萸,三年后年收入三到五万元。当时我姐夫就讥讽我异想天开,我不服气,决心证明给他看。没想到,真的应验了他的话。找种子公司有什么用?能赔多少钱?何况当时种子也发了芽。是我自己没种好,或者是土地不适宜。”郑宝华耷拉着头,看了看郑绍华的地,说:“还是你有眼光,选择了瓜蒌。”
“宝华,不要灰心,我们俩同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我今年瓜蒌种植成功了,有了好收成,明年我们一起扩大种植规模。然后在全村推广,带领大家一起致富。”郑绍华信心满满地说。
郑绍华细心地管理瓜蒌地,施肥、除草、搭棚,有时郑宝华也会来走走,看到长势旺盛的瓜蒌苗,总会赞不绝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