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旁边的曾永洋马上批评郑绍华:“镇里对我们郑屋这么关心,你怎么可以他推脱?其他村都在目瞪瞪地看着这个项目。”
林镇长说:“正是因为你们的宜居环境建设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尤其是儒河整治很成功,加上两岸的风景很好,上级部门看了很满意,所以我们镇里决心今后工作不撒胡椒面,根据党委邱书记的意思,要集中项目资金,打造一个点,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
郑绍华被说得心动了,连忙问美丽乡村项目有多少资金?要怎么打造?林镇长把一份文件递给郑绍华。里面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村财年收入五十万元以上;村庄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房屋统一立面改造;清理危旧房、空心房……
回去后,郑绍华让宝华大概预测了下美丽乡村建设要多少资金,结果一算,至少要五百万元。
“惨了。上面只有补助三百万,我们还倒贴两百万,又在做亏本生意啊。”郑绍华摸着头,大叫起来。
郑绍华想到这里,心里又感到沉甸甸的,同时又感到高兴。毕竟自己的努力,算得到了镇里领导的认可,同时也为村里带来了实惠。他想起了当初和宝华一起初中毕业时,那种踌躇满志的豪情。现在虽然不能说完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当总算有了点成绩。
过了桥,映入郑绍华眼前的是不远处大伯郑成荣的房子。很久没去看看他了。这个郑成荣是郑绍华很敬重的人。由于两家一个住河西,一个住河东,郑绍华事情多,平时都没空去看望大伯,但是每到过年,正月初一早上,郑绍华总是第一个去给大伯郑成荣拜年。
郑成荣正坐在门口的一根横放的大木头上。他老远就认到了绍华,巍巍颤颤地站起来。绍华连忙把他摁下,重新坐在木头上,自己也挨着他坐下。老人耳朵很不顺,说话却轻声轻语的。绍华只好贴近他的嘴边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