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使大人慧眼。朝廷赐号我们住持为‘真觉大师’,御赐紫衣袈裟。大师平日不穿这袈裟的,今从雪峰寺赶来,法师特地穿了紫衣袈裟,来高盖院为黎民祈福,以求唤醒世人恻隐、仁恕、慈悲之心。”年轻的僧人回应道。
“副使大人,今天下纷争不断,百姓疾苦,福州城内外兵戎不断,死伤无数。贫僧无能,愧得御赐尊号,唯以禅道祷求百姓安生。”义存法师说道。
王彦复几人,听了王审知和法师的对话,走上前来,王彦复施礼道:
“义存法师,我们本无意兵戎相见。怎奈那福州的范晖篡权谋位,抗拒我们入主福州,我们才……”王彦复情绪有些激动,想解释,但是话未说完,又一阵头胀。
“这位是……”义存法师问道。
“哦,法师,他是我大哥,名王彦复,本军队的都统。”王审知介绍道。
“看样子,伤势不轻啊。”义存法师说道。
“他被福州城内军队的乱石击伤了头部。”
“你们缘何说范晖是篡权谋位呢?贫僧听社会传闻,福建观察使陈岩是将兵权移给女婿范晖。怎在你们口中成了篡权夺位呢。”义存问道。
“啊?法师听闻的传闻并非实情,恐是那范晖四处放风散布的假消息。那陈岩实则将兵权授给我大哥,王潮。”王审知赶忙解释道。
“你们是说,陈岩将兵权给了王潮,而范晖篡权谋位,拒不让权么。”
“正是,正是。”王审知激动点了点头。
“你们可有凭据?”
王审知赶忙从怀里掏出了陈岩给王潮的信,递给义存法师说道:
“这是福建观察使陈岩给我大哥的亲笔书信。”
那义存法师,打开书信,仔细阅读了起来,脸色也渐渐严肃凝重起来。他和陈岩也有过交往,书信往来不少,陈岩曾也捐钱修缮雪峰寺,对义存大师十分护持。因此,义存大师对陈岩的书写笔迹也是相当熟悉,如今看到这封书信,他才恍然大悟,他此前所听闻的口风,确实如王审知所说的,那是范晖四处散布假消息,以混视听。
“这……”义存大师看完书信,有些不敢相信,但不得不接受这个情景,一时间,无法言语。摇了摇头,深深叹了一口气。
“请大师明鉴,我等并非匪盗,亦不愿与范晖对峙成敌。只要他能移交兵权,打开城门,让我们入驻福州,我们也将息兵敛将。”王审知诚挚道。
“这信确为陈岩亲笔所写。看来陈将军并非临终授权,而是早有安排啊!”义存大师叹道。
“我们和陈将军早有交往,我们对他一直敬重有加。陈将军也对我们十分厚爱。我们不想与陈家为敌,也不想违逆陈大人之意。”王彦复上前解释。
“陈将军是公正廉明的好官。他修城筑路,兴学办业,轻徭薄役,得百姓们拥戴。可惜上天不眷顾于他,早逝了。既然陈将军信任你们,那你们必有取信于他的地方。我想,福州百姓们,也应会乐于让你们来执掌大权。”义存法师说道。
“可,现在范晖当政,胁百姓以令诸军,我们被迫才以战相抗,实属不得已。怎奈福州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我们死伤甚多,真是百筹不展。”王审知说道。
义存大师听了王审知一番话后,深沉地点了点头。他看了看诸位将士后,说道:
“不如,诸位随同一起去高盖院,上柱香添点油吧,佛庇众生,天佑善人。贫僧平时不问政事,但贫僧觉得诸位都是善人,希望诸位都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庇佑,能够逢凶化吉。”
众人纷纷赞同。
于是大家随着义存大师,一路穿过林荫的小路,来到了高盖院。薄雾缭绕、白纱般的柔柔高盖院的上空中,这高盖院,始建于唐咸通七年,寺僧较多。高盖院边上,有些俗家百姓,平时与寺僧关系良好,共同维护的寺院的日常打理事务。
在高盖院门的,一个正在打理寺院外草地的普通男子,姓阙名恒,常驻高盖山,平时打理山林为生,他大老远看到一群将士随同高僧前来,慌了神,无处躲避,左顾右盼之后,赶忙在路边,下跪道:
“下民百姓,恭迎诸位将士大官!”这些福州的黎民百姓,被纷战都吓怕了,只要看到带着武器身着戎装的人员,均下跪恭礼。
“快请起,无需这样。我们只是香客而已。”王审知看到战战兢兢的阙恒,过去扶起来。
“纷战不断,百姓们现在看到身穿戎装的将士,都很胆怯啊!”义存法师说道。
“大师你们这是……”那阙恒起身后,看到是身后的将士们,有些疑惑问道。
阙恒和义存大师照过几次面,对义存大师也算熟悉。义存法师时常来高盖山的高盖院、以及鼓山的涌泉禅院拜会。
“哦,阙恒你不必惊慌,他们随同我们来朝拜而已。”义存微笑道。
“看戎装,非福州军队啊!”阙恒还是有些胆怯道。王家军在范晖的歪曲事实肆意散播之下,被描述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魔鬼军队。
“嗯。他们是王潮军队的。”义存法师解释道。
“啊?大师,那你快点走……”阙恒上前护住大师,意欲保住大师的“安全”。
这义存大师,在福州颇具名望,慈悲仁德,备受百姓爱戴和尊重。现在看到是“魔鬼”军队带着大师,这不明就里的阙恒,心生恐惧又爱护有加,因此以身护师。
大家看到这一幕,哭笑不得。
义存欲将阙恒拉开,却被阙恒死死护在身后。在寺院周边的百姓看到阙恒这样的行为,以为阙恒遇到危险,纷纷手持锄头、笤帚、木棍等家用工具,赶到阙恒边上,以张声势,一时间剑拔弩张起来。
“这些人都是杀人如麻的王家军,大家小心啊!”阙恒大声呼喊道。
王彦复和王审知、林延皓、池鲤腾等几人哭笑不得的同时,见百姓蜂拥而至,也赶到不安全,纷纷拔了刀剑,出了半截鞘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