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潮的授命之下,李承勋为前锋率兵前往抗击黄连峒蛮人,追击到汀州顺昌双溪的浆水口,终于大破黄连峒蛮兵,他们被打得四处逃散,黄连峒蛮民首领和余兵退至山岭后,王审知吩咐李承勋不要赶尽杀绝。
他和兵将们走进了山岭,他独自去安抚那些蛮人和饥民们,大声说道:“当今官吏霸道肆虐,横征暴敛,是他们把你们都逼上了绝路,你们能有什么错呢?我也是从贫苦人家出生,我非常理解你们的苦衷。”
那些残余的黄连峒蛮民们,听到王审知这样说,都纷纷都卸下防备之心。其中一个蛮民哭泣着从树林走出来说道:
“我们的祖先世代在这里生存,我们也不希望暴动,我们也想过安稳的生活啊!”
“有什么苦难,你们都说出来吧。我们不希望你们暴动残害黎民百姓,制造灾害祸端,但我们也不想无端去伤害你们。我以前也是贫农,我也是起义出生,但我们不残害百姓,不乱杀无辜。如今我们掌权福建,我们希望疏通民政,与民同富裕,与百姓同乐,我王审知,是王潮的弟弟,我可以为你们做主!”
那黄连峒蛮民对王审知早有耳闻,一听王审知如此体恤民情,他们纷纷也都不在隐藏,都从山岭走了出来,与王审知倾诉疾苦。
王审知通过和他们沟通,才知道他们身居山林,生产落后,又遇连年灾害,扛不住重税重赋得征收,不得已才起兵围汀州的。
于是王审知当即下令,汀州南部黄连峒地区,轻赋敛减免课税。通过感之以恩,绥之以德的真诚抚恤之下,黄连峒蛮民无条件地解下了武装。就这样,王审知终于化干戈定民心,汀州黄连峒地区自此也算稳定下来。
王审知平定黄连峒的事,在福州大街小巷也传遍了,四处玩耍的儿童们所传唱的童谣中,也有歌颂王审知:
“黄连洞蛮困汀州,白马三郎为民谋。喻之向背解危乱,从此衣食不用愁”。
那王审知在回到福州后,常着微服在市井里探访民情。这一日,他和诸位将士走到了福州东门金鸡山的鸡公巷,听到这样的童谣,不免叹道:
“这童谣说的不对啊,没有承勋为前锋率领兵马前去抗击解围,我们哪能平定暴乱啊!”
池鲤腾笑着说道:“这百姓们都向着你,说明你宅心仁厚,深受百姓爱戴啊。”
李承勋也笑着说道:“我不过是带兵打战的武夫而已,没有你的怀柔之策,哪能定民事安民心。即使我打败了他们,也无法让他们心服口服。只能平定一时的战争,无法带来长治久安的稳定。”
当然有人赞誉,也同样有人诋毁。街头一个面馆的桌前,也有一些人对王审知意见很大:
“这王家三龙,本来也是贫农出生,起义后当了大官后,和苛刻的官吏有什么区别,苛捐杂税一样没落下,那带兵抗击贫民起义的将军们,何尝不也是贫民出生。在我看来,他们也都非善类啊!”
这李承勋一听,可有些急了,本想上前辩解,却被一个王审知和池鲤腾给拦住了。
“黎民俗子,并非是圣人,不要与他们一般见识。”池鲤腾悄悄说道。
“怎可这样对我们不敬呢?”李承勋压低嗓子,气得一脸通红。
“承勋,不必过于计较。人非圣贤,总有是非对错,做人的难处,就如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王审知微微一笑劝诫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