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孙权平定庐江后,带着陆逊和一万精兵径直往庐陵去了。
那庐陵太守孙辅曾私通曹操,想必孙权此行是找他秋后算账的。一路上孙权有说有笑,心情大好。突然,孙权问道:“伯言以为,我此去庐陵所为何事?”
陆逊回道:“想必是找孙辅孙太守叙旧吧。”
孙权疑惑道:“叙旧?”然后马上又哈哈笑道:“哈哈哈哈,对对,就是叙旧。是该絮叨絮叨了。”
孙权又问道:“那伯言以为,该如何叙旧呢?”
陆逊忙推托道:“此乃主公家事,微臣不应多嘴。”
孙权道:“自古君主无家事,家事既是国事。伯言但说无妨。”
毕竟孙辅是孙氏宗族,陆逊身为外人,不好造次,于是又推托道:“臣愚钝,不知主公与孙太守亲疏如何,实在不知如何叙旧。”
孙权见陆逊依然不开口,于是换了个问法:“昨日接到急报,吴郡有官员与曹操私通。伯言以为该如何处置?”
陆逊自然知道孙权所谓的“吴郡官员”实际上指的是孙辅,但既然孙权已假设了这个官员出来,那陆逊就可以只说此官员,而不牵扯孙氏宗族了。于是陆逊回道:“先查证是否属实,然后再与其对质,听其辩白。最后根据其解释定罪。”
孙权又问:“为何要听其辩解,并据此定罪?”
陆逊回道:“通敌乃死罪,若不听辩白,恐成冤假错案。若通敌属实,再视其所求定罪。若为私利,应处死罪而惩其恶;若为民为义,应先彰其民义,再论通敌之罪,功过相抵,再行定罪。”
通敌必然是死罪,但孙辅毕竟是孙氏宗族,毕竟是孙权从兄,若以死罪论处,只怕凉了宗亲的心,届时无人效命,却也难办。若不定罪,旁人又会以为孙权徇私枉法,到时江东只论亲疏,没有法度,必将大乱。孙权正是左右为难之时,听得陆逊这一番说道,顿觉峰回路转,哈哈笑道:“伯言最得吾心啊~!”
孙权带着大军行了半月,方才到庐陵。那庐陵太守孙辅得知孙权率凯旋之师来庐陵,早已在城门外等候多时,见到孙权,赶忙行礼道:“臣庐陵太守孙辅,见过主公。”
孙权下马,扶起孙辅道:“孙太守请起。”
孙辅乃孙权从兄(即堂哥),之前孙权都是以“兄长”称呼孙辅,如今以“孙太守”相称,明显生分。孙辅做贼心虚,心想:“莫非私通曹操,他已知晓?”
半晌,孙辅并无言语。身旁官吏暗扯其衣角,孙辅才缓过神来,道:“请主公入城。臣以备下酒菜,为主公接风。”
孙权点头道好,然后转头喊了句“来人”,一位二十出头的小将立马来到孙权身后,声如洪钟道:“末将在!”
来的小将,不是别人,正是吕蒙,吕子明。吕蒙十五六岁时,因为家贫,跟随姐夫邓当从军,希望建立功勋,以图富贵。当时吕蒙年少,邓当手下有人蔑视吕蒙说:“吕蒙身无长物,还想建功立业?不过是以肉喂虎尔。”见了吕蒙,又当面耻笑吕蒙。吕蒙大怒,举刀杀之,并向孙策自首。孙策见其确有过人之处,便将其留在身边。后来姐夫邓当去世,经张昭推荐由吕蒙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
孙权朝吕蒙道:“你带领一千精兵随我入城,其余大军,驻扎城外五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