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双手虚扶,让二人站起,顿了一顿,试探常遇春道:“寿春的降卒无意从军,俱都思乡心切。以常将军之见,应当如何处置?”
“殿下仁德宽厚,不追究他们的叛国之罪,这些杂兵却一个个的不知进退,吵嚷着要回家返乡。以末将之见,不如全部坑杀了,以儆效尤!看以后哪个还敢这般不知好歹?”
听了天子的询问,常遇春也不多想,声色荏苒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吐了出来。
于飞在心里暗自叹息一声,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重生了一次,虽然是自己从历史长河中召唤出来的人物,但这常遇春骨子里的暴戾却仍然还在!
“常将军啊,孤以仁德治国,岂能轻易杀戮?若是如此行事,岂不是比那袁术还要凶残?如何让天下子民臣服?”
于飞端坐在床榻上,语重心长的对常遇春提出了告诫,“常将军武勇过人,胸怀韬略,将来必有独领一军的机会。还望谨记为将之道,应当严律己宽待人,体恤三军,爱兵如子,决不可心怀暴戾,免得丢失军心,无辜招惹祸端!”
对于天子的告诫,常遇春不以为然。
心下自忖,我以刚猛治三军,谁敢忤逆我军令,杀之即可,谁敢不服?严律己宽待人,这都是儒家的言论,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用来沽名钓誉,欺骗世人的。齐王还年轻,所以容易被那些书呆子蒙骗,我常遇春可不是轻易改变立场的人!
二百多年前的周亚夫将军不是说过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到时候兵权在我,生杀大权还不是由我说了算?谁敢忤逆我的将令,一刀杀了便是!
但常遇春也知道,自己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裨将,对于齐王的言论,还没有争辩的资格。无论心里对齐王的话多么不认同,也只有唯诺领命的份。
“臣谨记殿下教诲,必然铭记于心!”常遇春收了眼中的戾气,拱手称诺。
于飞明白,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绝不是一朝一夕,三言两语的事情,因此便不再多说什么,吩咐常、吕二人退到一旁,喝令把张勋押上来受审。
不大会功夫,刀斧手就把俘虏推了进来,除了四十岁上下,面容清癯的张勋之外,还有一个身材中等,相貌儒雅的文官。
常遇春再次出列介绍:“启禀殿下,这武将便是被袁术被册封为车骑将军的张勋,于昨夜子时被某在巷战时生擒。那年轻的文官是寿春太守韩浩,被我军堵在了太守府,自知无处可逃,便束手就擒。”
“韩浩?”
作为一个穿越者,于飞对于韩浩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如果要问袁术手下哪个算得上可用之才,除了纪灵之外就要数韩浩了。历史上的韩浩可不像演义中那样打酱油,而是“屯田制”的首倡者,在政治上颇有一套,由他主持的粮田建设,大幅提高了中原粮食的产量,为曹操将来的雄霸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韩浩虽然是一把内政好手,但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却也只能屈居二流,其知名度远远不能和荀彧、郭嘉、贾诩、司马懿这些牛人相提并论。若不是无意中被俘获,于飞甚至都不会想起韩浩的名字。
于飞双目半闭半睁,貌似在审视两个俘虏,其实是在和系统暗中对话:“给我分析下张勋与韩浩的各项能力值,看看是不是值得一用的人才?”
“叮咚……系统正在分析中,请宿主稍等片刻!”
“张勋——武力81,统率83,智力61,政治49,目前各项数值已达巅峰。”
“韩浩——武力61,统率82,智力85,政治91,目前各项数值已达巅峰。”听完系统对两个俘虏的分析,刘辩不由得在心中暗暗称赞:“啧啧……这韩浩真是不错,智力达到了二流谋士的水准,政治更是超过了90,更加难得可贵的是还有一定的统率力,怪不得曹操会把屯田的重任交给他,是个可用之才!”
更让于飞砰然心动的是韩浩是韩玄的胞弟,若是能把韩浩收为己用,说不定能够利用兄弟之情把韩玄挖过来。至于为什么要挖韩玄这个饭桶,自然是意在黄忠!
“张勋、韩浩,你二人追随僭越称帝的袁术,助纣为虐,如今被俘,还有何话可说?”
于飞退出系统收了思绪,半闭半睁的双目猛地睁开,用一股凛然而不可侵犯的眼神注视着被五花大绑的张勋与韩浩,沉声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