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别的什么朝廷,听到我的第三个条件,肯定要纠结一下,有的甚至会反抗一下,但是南宋没有,他们很爽快的就答应。南宋答应的这么爽快,一点也没有出乎我的预料,因为我知道,南宋推崇的是理学,讲的是礼义廉耻。
我先要讲一个宋朝赵家很知礼义廉耻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被金人捉去的皇帝。这位皇帝被金人捉去以后,金人在极北寒冷之地找了一口枯井,把他关了进去。然后在井上面盖了好些房子,里面住着金人抓到的很多女人,都是这个皇帝的皇亲国戚,还有他的嫔妃皇后和女儿儿媳,金人在那里学习汉人开了个教坊司,号称大宋皇家妓院,向所有的金人免费开放。最后,那位皇帝在那个枯井里,活了二十多年,老死了。
我一点也不佩服搞出这个脑洞的金人,也不佩服那些在那里被金人蹂躏的皇家女子,我最佩服那个住在井里的皇帝。我很佩服他的心态,他是怎么在听着自己女人的惨叫声中安享晚年的。我想他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心态,是因为他曾经在自己的国家提倡理学,推崇过礼义廉耻,因为这些经历,他有常人不可企及的思想境界和心态。
两宋在历史上没有什么特殊,但是他们对华人的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在宋时,士大夫和掌权者合力,取得了一个“以己心带天心”的成就,这个成就,就是他们创造并且推行的理学。理学,提倡的是礼义廉耻,是一门对后世中国人的思想有深远影响的学问。
在某个人的理论里,把人的思想境界做了分级,前两级依次是“恶人”和“善己”。
“恶人”的意思是:自己看着别人的行为准则不对,认为别人的思想出了问题,试图去改变别人的思想。
“善几”的意思是:自己觉得别人的行为准则不对,觉得是别人的思想出了问题,决定做好自己给别人看,吸引别人向自己学习。
人类历史上两个取得“以己心代天心”成就的大能,孔子和耶稣,都用的是“善己”的方式。大宋以己心代天心的方式,和他们的不同,他们用的是前一种——“恶人”。
“恶人”的方式,就是觉得别人的行为准则不对,别人的思想出了问题,要横加干涉,如果口头不行,就用暴力。
因为宋朝的思想境界停留在“恶人”上面,所以他们创造出的理学,提出的礼义廉耻,只需要向别人推广,而不用自己遵守。
因为不用自己遵守,所以上面的那位宋朝皇帝才有那么好的心态,才有那么牛的思想境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