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先生一行四人跟在小道士身后,穿过刻有“万古长春”四个苍遒有力大字的高耸牌楼,进入到白云观的主殿之内,只见殿堂内庄严肃穆,一尘不染,正中供奉的正是道祖铜像,足有一丈多高。蒯先生驻足施礼,恭谨万分,崇仁崇义和“榆木头”当然也跟着施礼。而大殿的背面供奉着护法神王,红脸虬须,怒目圆睁,左手掐诀,右手持鞭,威武勇猛,蒯先生师徒四人也一一郑重行礼。
前殿和后殿的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小广场,左手侧是钟楼,右手侧是鼓楼,而小道士带着众人沿着走廊走进了一所偏室内,便向屋内一个身穿深蓝色道袍的清瘦长者深施一礼就径自离去了。
蒯先生清楚眼前之人就是白云观的主事王镇恶王道长,当年白云道长的第二十三代传人,据说其早年行走江湖,锄暴安良,和老俞头一起被并称为“山阳双侠”,而后不知怎么就研究起道法来,成了白云观的道长。
蒯先生向来对行侠仗义之人特别尊敬,尤其了解到白云观一向秉承着扶贫助困的传统,在镇上的口碑极好,蒯先生向那位清瘦道长先施一礼,并因“榆木头”的谎言陪了不是,又诚恳地说明了来意。当然在谈到所谓捉妖的能力上,蒯先生看出这道士虽身俱杂灵根,但却并未修习过道法显然不会法术,非但没有谦虚几分,还故意隐隐透露出此中高手的意味来,让原先和蔼却稍显懒散的王道长突然郑重起来。
当这位王道长了解到面前之人便是传言中隐居在临湖村的神医蒯先生,早已在此地居住了好些年头之时,便打消了疑虑,主动谈起当晚的经过和猜想。
原来寂静的半夜时分,他听到凄惨的求救声,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赶去,跑到白云观外见到了满脸污血、惊恐万分的明秀小道士,其见到王道长结结巴巴地连连说“鬼,鬼来了”后就晕死过去,到现在还没有醒来,幸好已经诊断过只是受了过度惊吓,需要修养而已。
另一位巡夜的宁秀小道士则倒在了牌楼附近,生死不知。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宁秀小道士周围竟围着六七人,除了一个男人服饰打扮外,其余全是长发披肩的艳丽女子,穿的居然还是花花绿绿的裙衫,在半夜晦暗的月光下显得格外诡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