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亮教授口中的小王,是张杨病房的主治医生,名叫王晶,四十多岁的女性,她是脑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医科大学的副教授,从事神经科医疗和教学近二十年了,是附属医院的医疗骨干。
王晶点头答应,并将张主任的吩咐记在了医嘱之中。
被脑神经内科请过来参与会诊的颅脑外科主任秦宝丰教授,在张主任对张杨的病情给出病因假设后,也说出了他的观点。
“张主任,你说的我非常赞成,病人失去了由中枢神经调节机体活动的能力,致使他呈现植物人状态。但病人的症状和普通植物状态的病人又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大脑是处于正常状态,没有脑细胞大量死亡现象。但问题是,要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案,解除他的这种症状,使病人能逐渐地苏醒过来,恢复意识。
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刚才做的神经反射检查你们也看到了,病人的肢体没有任何的神经反射能力,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病人的运动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丧失,但是病人的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没有减弱的现象发生,反而增强了。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在脑部受到损害的病人身上,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心理科主任王晓艳教授接过秦宝丰的话说道:
“两位教授,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病人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神经处于自我保护状态之中,病人无意识的自我关闭了神经反射的通道。强迫自己忘掉某个可怕的场景,或者是回避遇到的危险?”
王晓艳教授的话让所有人都感觉精神一振,这是一种新鲜的假设。
王晶主任医师听了这段话,神情有些激动,她对三位大港医科大学神经学方面的泰山北斗,试探性地说道:
“各位老师,王老师说的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有选择性的自主关闭神经反射功能,这在世界医疗史上曾经有过记载,我记得十年前,德国赫金尔博士在《柳叶刀》杂志上有一篇论文,就是描述人在受到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强刺激时,中枢神经会做出自主性关闭现象,但是赫金尔博士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就放弃了,原因是他再也没有找到这种病症的病人,病例太少,致使他的研究无果而终。
赫金尔博士曾经预言,如果能够将自主性关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理研究透彻,将开辟医疗史上的一个新篇章,将对自然科学和实用科学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在神经疾病的治疗上,在机器人神经程序设计的开发上都将取得巨大的进步。”
三位教授听了王晶的话,双眼冒出炽热的光芒,如果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他们将站在神经医学的巅峰,机会难得呀。
张友亮教授思考了一会,对其他三人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