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人的脑子就像一个空空的大油桶,老师们用各种工具往里装油,这个老师装的“语文油”,那个老师装的是“数学油”,还有的老师装的是“美术油”、“音乐油”、“体育油”。有的老师能对准油桶的那个小口,就能把油都倒进去。有的老师手偏了、抖了,没有对准,油就从油桶外边流出去了。有时候,老师对准了小口,但还是没把油倒进去,因为盖子没有打开,或者小口里有东西堵住了。这当然是个比喻了。就是说教学嘛,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老师状态不好,方法不当,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老师很认真,方法也得当,但学生的状态不好一样不会有好效果。
??在小珠上学的年代,农村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聪明的、不聪明的孩子都有,年龄大小的差别也很大,大小差距甚至有五六岁的,最重要的是,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差别非常大。有的孩子就是到学校里玩几年,让老师管住别乱跑就行了。
??小珠三年级时有位同学,名叫黄德贵,父母在他之前生了四个女儿,始终不甘心,终于生了黄德贵这么个儿子,高兴得不得了,对他疼爱得无以复加。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又怕飞了,要星星要月亮都要架上梯子去摘。三年级,上学还是家人送来接回的,有时还背在身上。有这样的大人呵护着,黄德贵想不问题真难。
??在学校里,不管老师上什么课,黄德贵高兴就听一下,不高兴就自顾自地玩自己的,有时是玩具,有时是文具,有时干脆就爬在桌子上睡觉,口水把课本打湿了也不管。为此,不管是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讲过他,要他端正态度,好好学习。可是,老师说了很多次,黄德贵始终没有改变。那时学校没有入学率的考核任务,所以老师又劝他,如果实在不想学习,就回家去吧,不要在学校这样,影响到其他同学,可他父母又坚决不同意孩子退学。
??有一天,正好的班主任曾老师上语文课,上课没多久,黄德贵又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曾老师来到德贵旁边,拍了拍德贵的肩膀,说:“黄德贵,秋天来了,你这么睡要着凉的,你还是回家睡吧,盖上被子多舒服呀。”
??黄德贵揉揉眼睛,看了曾老师一眼,说了一句“不回”,又爬下去了。不一会儿,居然有了鼾声。
曾老师实在是无奈,加上心里有气,便抑扬顿挫地念了一句不知出自何处的句子:“早死三年何愁睡,睡得牙齿起青苔。”
??黄德贵睡得正香,并没有听到老师说什么。下课后,坐在黄德贵身旁的曾有财就把老师念的句子重复了一遍给他听,黄德贵听了之后,开始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曾有财也是因为留级,又和小珠同班了。曾有财见德贵没反应,就又说了句:“老师的意思就是让你快点死”。
??黄德贵一听,马上就瘪了嘴,两行眼泪就滚滚而出,后来就张嘴哇哇地哭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收拾书包,也不管还有两节课,也没等家里人来接,就自己回家去了。
??第二天早上,曾老师正在班上上课,就听外面有人在大声喊:“曾老师,你出来,我要问你一个事。”
??曾老师看向教室外,见是黄德贵的妈妈在喊他,大概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就说:“德贵妈妈,我在上课呢,有什么事等我下课再说好吗?”
??德贵妈妈气势汹汹地说:“不行,现在就必须说清楚!”
??曾老师没法,就说:“那你说吧,什么事?”
?德贵妈妈更加激动了,说:“增贤文,我问你,你为什么要骂我家德贵,还要咒他死?你不知道黄家就他一根独苗吗,他死了谁给我们老两口养老送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