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和小伙伴的学习小组活动开展有一段时间了,四家都轮流去了几次,不过小珠觉得,现在的活动跟当初设想的有不小的差别了,每次除了还是一起做作业,其他时间基本都是闲聊。
有财喜欢讲一些大人们的事,但说到关键时候又不说了。本顺喜欢说一些神鬼故事,说得大家都有些害怕,小珠虽然不信,但每当他和二姐经过一座不知是什么时候的坟墓时就有些紧张,感觉全身起鸡皮疙瘩,脸是麻的。来娣多数时候是听他们说,偶尔会傻傻地问些问题。有玉和有军一样,基本是附和别人说的。小珠喜欢问一些自然中的问题,但通常得不到答案。
小珠有时候想,学习小组不能这样搞下去了。有时又想,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再说了,小珠们的生活绝不只是这些。
在穿山河村的西北面,有一座长长的、北高南低的土山,山顶上长满了茂密的松树,村里人就把这个土山叫做松林坡。
这天是周末的下午,小珠正在自家屋檐下拿着语文书看,刚上过的课文都看了几遍,基本都记得了,也不想再看了,正想出去转转。
这时有财、有军两兄弟一人背了背架、一人背了背篓来到小珠家门前。有财说:“小珠,走,我们去松林坡捞松毛去?”
小珠马上答应:“好,等我一下。”说着走进家里跟妈妈说了一声,妈妈交代说:“去吧,别太晚了,早点回家。”
小珠也找了一个稍小一点的背篓背在背上,又拿了一把三齿的钉耙,就跟着有财、有军走了。
三人沿着车路往西北走去。已是秋收的晚期,路边的玉米地里的玉米棒大部分已经被收走了,但玉米杆还没有割掉。枯黄的玉米杆已经不像夏天那样葱郁旺盛,没有那样恣意绽放的生命力,原本密密匝匝挤在一起的亲热已经明显懈怠了,一棵棵松松垮垮地散落开来。攀爬在玉米杆上的牵牛花这时倒成了主角,粉红的花朵像扬起的号角,宣示着配角上位的胜利。
走不了多久,三人就来到了松林坡的脚下,沿着缓坡爬上去几十步,就进入了松林。刚开始松树还比较低矮、比较稀疏,越往上越往里走,松树就越来越密,越来越粗大,越来越高。松树下方的树干都是笔直的,也没有枝丫,而顶部的枝叶非常繁盛,互相交错在一起,完全连成了一片,把阳光都遮住了,树林里显得有些阴暗。
往松树林里走了一会,就可以看到地面上已经铺了一层厚厚的“松毛”。“松毛”就是松树的叶子——松针,枯黄以后掉落到地面的,呈黄褐色,铺在地上就像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还有些弹性。把松毛抓回家,可以给牲畜铺圈,也可以用来烧火。
有财说:“就在这里捞吧,我们分开点,捞好了再一起回家。”
小珠说:“好吧。”说着就往里又走了一段,免得和有财两兄弟抢地方。
小珠放下背篓,就开始用钉耙在地上把松毛抓在一起,差不多抓了一堆后,就把松毛抱起来装进背篓里。一块地面抓完,再往前走继续抓。
不知不觉中,小珠离开有财两兄弟已经有些距离了。树林中显得非常寂静,只听见秋风从高高的树顶吹过,由远而近,再由近到远,像水流从头顶淌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