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用完饭后,张贺与张安世两人在张宅茶室边饮茶边谈话。张贺端起一杯茶,轻轻吹了两口,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说道:“昨日与病已交谈,兄弟观此人如何呵。”张安世笑着说道:“此人通经术,有权谋,举止大方得体,是个好材料。难怪兄长如此栽培他。”
张贺闻言大悦,给张安世倒上一杯茶,又说道:“前二年有二件怪事,你可知晓?”张安世道:“这个倒不曾听说,兄长可否说来听听?”张贺说:“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莱芜山之南发出了像是有几千人在一起的喧闸之声。百姓去看,只见有块大石自己竖了起来,此石有一丈五尺高,四十八人合围那么粗,入地有八尺深,另有三块石头作为大石的脚。大石竖起后,有几千只白色的乌鸦飞下来聚集在它旁边。泰山是古时天子进行封禅之地,却发生了这一灵异事件,此事让许多人既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是皇家林园,一般人进不去。但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枯树复起,你说奇特不奇怪。这树说不定是没有死透,现又逢春,营养合适,所以能逢春再发。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这可就是太神了”。
张安世奇道:“还有这样的奇事,那后来如何呢?”张贺道:“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有一个人不但猜了测,而且把他猜测的结果说出来;还不是当茶余饭后的话资说说,是把他猜测的结果,向当时的皇帝,汉昭帝上了书。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张安世晒道:“此人如此狂妄,真是取死之道。”张贺也附和道:“此人为鲁地一小官史眭弘。他是傻到家,也迂到家了!汉天子怎么可能就凭泰山、上林两小小灵异事件,就把大汉天下拱手让于他人?汉昭帝下令,“弘妖言惑众,诛之”。”张安世道:“兄长一向不是迷信之人呵,今日何故说这些异事呢?”张贺道:“兄弟,可相信谶?”
谶,也就是预言,古时与签同字。我们常说的求签,其实就是求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谶,有时也会自己制造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诗《立论》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这三个客人所说的话,其实就是三句谶,但只是很小的谶。张贺所说的谶,则是大谶,所预言的无一不是天下大事,后世的推背图、烧饼歌,皆此类也。
见于史册的最早的大谶,为春秋时有名的秦谶和赵谶,秦穆公、赵简子得上帝启示。
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忧惧,于是召来扁鹊。扁鹊入室诊视病后走出,大夫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他的血脉正常,你们何必惊怪!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醒来的当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上帝那里了,非常快乐。我所以去那么长时间,恰逢上帝要指教我。上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会五代不安定。之后将有人成为霸主,可惜不到老年(七十岁)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号令诸侯,而男女礼教荒废”。’公孙支把这些话记下收藏起来,“秦谶”就是这样产生的。晋献公的混乱,晋文公的称霸,及晋襄公打败秦军在殽山后放纵,这些都是你所闻知的。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痊愈后必定也会说一些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