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与武修文乘船到浙江海边上岸。郭靖买了两匹马,晓行夜宿,一路向北。武修文从未骑过马,但他虽无内功,却一身上乘功夫,力气之大,便是比之成年壮汉也不逞多让。习练数日,纵马狂奔已毫无问题。
两人渡过黄河,来到陕西。此时大金国已为蒙古所灭,黄河以北,尽为蒙古人天下。郭靖少年时曾在蒙古军中做过大将,只怕遇到蒙古旧部,招惹麻烦,将良马换了两匹极瘦极丑的驴子,身上穿了破旧衣衫,打扮得就和乡下庄汉相似。武修文也穿上粗布大褂,头上缠了一块青布包头,跨在瘦驴之上,跟在郭靖之后。
在陕西走了数日,残破景象处处可见,田地荒废,人烟绝迹。武修文心中暗道:“都说蒙人残暴,果不其然,竟将这陕西大好地方变得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若说江南是人间天堂的话,这里简直是阿鼻地狱!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一河之隔的两岸,差距竟如此之大!”
一念至此,武修文似乎有些明白,日后郭靖为何为了守住襄阳,不惜马革裹尸了。同为汉人,谁又能眼见自己的同胞遭到如此肆虐而置之不理?那还配称之为人吗?
又走了十数日,到了到了樊川,已是终南山的所在,汉初开国大将樊哙曾食邑于此,因而得名。沿途冈峦回绕,松柏森映,水田蔬圃连绵其间,宛然有江南景色。
郭靖抚掌而笑:“终南山上都是得道全真,这些百姓能生在终南山下得其庇护,避免遭蒙人涂炭,可谓前世修来的福分呐。”
武修文暗暗撇嘴:“狗屁福分,终南山号称天下第一大教,为中原武林领袖,一向以抗蒙保宋为宗旨。偏偏他总部又设在蒙古势力范围之内。被蒙古剿灭是早晚的事。
这些百姓就算能得想一时太平,一旦蒙古大军前来,遭遇怕是比其他百姓还惨些。说到底,人自强方能恒强。将自己的生死托庇于他人终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又想到,这些百姓既没有学武的资本,又没有学武的机缘,想要真正的自强何其难也?不仅暗自摇头,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在民智未开的年代,国家民族的命运其实是决定在少数精英手中的。
这些精英强,国家就强,精英弱,国家就弱。而南宋的精英?想想临安府中,那些醉生梦死的大臣权贵,武修文暗自感叹,高层如此,南宋何愁不灭?
只可惜,崖山之后无中国,这震惊世界的汉家传承,从此就要断了。
带着一丝惆怅,师徒二人踏上终南山。走不多时,见一石碑,武修文走近一看,却见石碑顶头刻着“长春子丘处机”的字样,下面却是一首诗。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枉劳形。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
郭靖见武修文聚精会神的看诗,便走近说道:“那是你丘道长做的诗。他老人家见世人多灾多难,感到十分难过。”
武修文暗道:“全真教这些道士固然行事迂腐,不知变通,但若但从本性上来说,却都是一些为国为民的真英雄、大豪杰。有这番情怀,也难怪会受到天下英豪的敬重。在王重阳已死,周伯通不知所踪的情况下,全真教还能坐稳天下第一大教的位置,实非侥幸。”
郭靖又道:“修文,你要切记,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只有真正的为百姓谋利,为国家谋利,才可称得上一声大侠!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希望你日后练功有成,能牢记此点,做一个人人称颂的大侠!”
武修文两眼微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观点,他早就在原著中看过了。但在此时此刻,听到郭靖如此语重心长的话,还是不由的心潮激荡。用自己的一生来演绎一个“侠”字,或许这就是郭靖的魅力所在!
后世之人,对神雕世界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是褒贬不一,唯独对郭靖,却无不敬重。也正是出于这个“侠”字。
武修文拱手行礼道:“弟子一定谨记师父教诲,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大侠!”
“好,好,你能有这番想法,日后定能取得一分大成就!”郭靖上来扶住他,极为高兴的说。
师徒二人说说笑笑的向山上走去,终南山自古便是道家名山,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称号,沿途景色自是美不胜收。两人一边谈笑,一边欣赏美景,倒也惬意。
只是眼看重阳宫已经在望,但去一个全真教的人都没看到。武修文尚没什么感觉,郭靖却已经感到一丝不对了。
他却是知道,凡是在山上立派的,无不在山下设立知客弟子,如全真教这般大派不但在山下山门处会有知客弟子,便是在山腰,以及将入重阳宫的门亭处同样会设知客弟子。
刚开始在山门处未见知客弟子,他还以为是那弟子有什么事,临时不在。但此时连山腰和知客亭的弟子也不在,就让他明显感觉到不对了。
在走两步,竟听到重阳宫中传来呼喝不停的打斗声。郭靖脸色一变,道:“不好,重阳宫中有变!我要马上赶过去,你自己上重阳宫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