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杠是一种制式自动步枪,他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与辉煌,比AK47更结实耐操,而且精度更高,这也是杨烈选择用等价交换法则将中正式转换成八一杠的原因。
当杨烈提着八一杠走出来的时候,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八一杠操作极其简单,经过简单的操作,李大振快速上手了。
“团长,八一杠太短了,不利用拼刺刀。”李大振皱着眉头说道,但李大振的话还未说完后脑勺就挨了杨烈一下。
“相信我,有个这杆枪,你们拼刺刀的机会就没有了,骚年,来两发试试。”杨烈带着鼓励的目光说道。
“哗拉~”李大振一声,李大振拉动枪栓,瞄准孙秋国抬枪就射,但一开枪,子弹“突突突”地射了出去,李大振手一抖,八一杠差点掉在地上。
“团长,这是什么枪?居然能快速地连发,比捷克式快多了也轻多了。”李大振的眼睛亮了,不止李大振的眼睛亮了,西北军所有将士的眼睛都亮了,就连被绑在靶子好的孙秋国眼睛也亮了,别人不明白这把枪的意义及前景,做为黄埔军校的高材生他可是一清二楚。
“团长、团座,快将这柄枪让我看看,快啊~”孙秋国大声吼道。
“团长,刚才我没有打准,用不用我再打几枪试试?”李大振像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兴奋地说道。
“拆下弹匣看看。”杨烈淡淡地说道。
“这,这是空包弹?”李大振依言拆下弹匣惊讶地说道,“团座只是在吓唬孙团副。”
“并不是在吓唬他,刚刚我真的想干掉他,只不过此时小日本已经占据了我东三省,正在山东、热河一带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我辈军人争战沙场、马革裹尸本是应有之意,但死在自己人手中却是不该,给他一个教训也就罢了,本团长也不想将自己的枪口对准自己人。来人,放了孙团副,将他们撵出军营。”杨烈忽然感觉有些意兴阑珊,小日本侵华在即,而我们的蒋委员长还在搞“攘外必须安内”那一套。
“攘外必须安内”这一套也不是绝对错误的,但那是建立在我方与敌方实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但现在中日之间的差距自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之后,已经逐渐拉开了差距,而且这个差距是呈跨越性的。北洋水师的覆灭不仅仅是一支舰队的覆灭,而且也是我中华脊梁的断裂,此后中华面对外侮一败再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低人一等的心态。
再加上伊藤博文、山朋有县、陆奥宗光等一代人杰的出现,仿佛小日本积累了上千年的人才大爆发,国势、气运全都聚集在小日本一方,而中华一方好不容易才结束了军阀混战,蒋委员长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华,此消彼长之下,中日差距越来越大,幸好二次大战即将全面爆发,如果仅凭中国单独对抗日本,还真不一定能打赢。
蒋委员长最大的错误就是将战术用在了战略上,将战略用在了战术上。“攘外必须安内”是一套很好的战术理论,但他却用在了战略上,此时的战略应该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先干掉小日本再说,结果呢,伟大的张少帅不放一枪,为保存实力拱手将整个东三省让给了日本人。
这东三省在张少帅的眼里也许是一片不毛之地,漫长的冬季、漫天的白雪,但对于小日本来说,这东三省绝对是一块宝地,代表着资源,也代表生命。
蒋委员长也不放心手握数十万军队的张少帅,以中央的名义调张少帅的东北军以及杨虎城的西北军共同剿共,而张少帅也不是省油的灯,为了保存实力居然暗中早已经和延安方向达到了一致……
杨烈摇摇头,将这些晃出了脑外,不再想这些事情,要想改变世界,改变中华的悲惨命运空想是没有用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
被松绑的孙秋国像脱僵的野狗一样急赤白脸地跑了过来,一把推开李大振抓起八一杠,仿佛一只逮住骨头的狗一样翻过来覆过去地拿着八一杠看着,不断地拉动枪栓,不断地做瞄准状。
“团座,卑职这就滚,这就滚……”孙秋国谄笑着转身就想跑。
“嗯?”杨烈鼻音一扬,冷喝一声:“滚可以,将枪放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