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三年(也就是公元986)正月,云州观察使杨业奉旨带兵出雁门。
云州观察使杨业,就是杨家将中家喻户晓的佘太君的夫君杨老令公。因为他能征惯战,骁勇无比,所以人们又称他“杨无敌”。
而就是这位无敌将军,与其说是死在无情的战场上,不如说是死于自己人妒忌之心。
话说潘美、杨业一路上英勇作战,很快打下了寰、朔、云、应四州之地。但由于中路、东路溃败,西路军队成了深入的孤军。
宋太宗命令他们迅速退回代州,辽军又乘机打进了寰州。
大宋朝廷下令把寰、朔、应、云四州的人民迁到内地,要潘美和杨业的部队负责掩护。
杨业凭着多年来对辽国作战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稳妥的作战方案,但是遭到了监军王侁反对。杨业无奈,只得率本部人马出击。
潘美明知这样出兵凶多吉少,但是他妒忌杨业的才能,因此没加阻拦。
辽军听说杨业前来,出动大批军队把宋军团团围住。
杨业和他的部下虽英勇作战,毕竟寡不敌众,他们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只剩下一百多人。他们好不容易突出重围,退到陈家谷时,约定好接应的潘美、王侁早已撤离。
他们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只得只身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
杨业被俘后,坚贞不屈,在敌营绝食三天,六月十八日壮烈殉国。
当万岳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以后,大家都沉默了。
虽然,这和他们的阁主所说基本上一模一样;虽然,他们早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但是浓浓的悲伤还是笼罩着每个人的心房。
杨业,杨大元帅,是大多数大宋子民心目中的战神,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的信仰。
如今,战神已故,信仰何存?民族的脊梁倒坍了,这个民族还有何种希望?
“呵呵,”聂峥的笑声透着无边的悲凉:“寒心啊!太令人寒心了,以后,谁还会为这个民族而战,谁还肯送自己的儿郎去边防?还有谁?值得我们信仰。”
“谷主!别太悲伤。你不觉得阁主的话也太准了吗?”叶逍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话锋一转,引到了琅琊阁阁主身上。
“是啊!岐沟关战役,大败。杨业大元帅殉国这些天大的事都让阁主说准了。你们说阁主是怎么知道得如此详细呢?”万岳鹏、林正英都是一脸的不解。
“要不,谷主你将阁主带来琅琊谷我们问问他。而且,也是时候举行建阁大典了。”叶逍遥眼睛泛着贼光,虽然琅琊阁已经在各地建有分部,可是建阁仪式迟迟没有举行,这也成了琅琊阁建立两年来,最大的遗憾。
而且他们都去任城见过柳勇,他那通身的气质,不凡的见解让大家为他着迷。好想此刻就拉着阁主的小胳膊小腿仔细瞧瞧他究竟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
聂峥这才平复好心情,又听取了琅琊谷收集到的另外一些资料,查看了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进出的账目,都没有问题。
他放下账本后,正色对大家说:“以后,命专人密切注意太原郡王府的动静,有关太原郡王府王家的事情,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