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离家
父亲在范杰眼里,一直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人。沉默寡言,不喜多话,而说话最多的时候就是在课堂上,对着学生们读书。
父亲推门进来时,母亲给的5000大洋存票还放在桌子上,没收起来。父亲进来后看了一眼,自己也坐下了,从怀里掏出了一张银行存票,递给了范杰。
“给收起来吧,虽然不多,但也是为父的一番心意。”
范杰接过来看了一眼,是一张2000大洋的存票,范杰心里觉得奇怪,父亲虽然是湖南高等师范的副校长兼中文系教授,可每月薪金也就几百大洋,自己吃穿,请客,资助学生外,还要上交母亲,每月也剩不下几个钱,这应该是父亲很长时间攒的私房钱了。
范杰心里感动,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默默的将两张存票都收了起来。
“你这回去了武汉,你二哥新辰会在那边接你,清明过后他就回去上班去了,为父已经打听过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的驻地就在中华路码头附近,离武汉大学不远,你有事可以去找他。”顿了一下,父亲接着说,“可惜你熙壬大伯不在,不然可以去找他。”
“熙壬大伯不在武汉吗?他老人家身体可不大好,去了哪里?”
“不用担心,没有事的,”父亲小小的挥了下手,“年初的时候国民政府成立总理奉安委员会,邀请你壬大伯去当委员,不过他拒绝了,但是作为中山先生生前的好友与革命同仁,还是邀请他出席奉安大典,清明祭祖之后,他就出发北上了,家里只有你伯母和亚维她们几个丫头了,你到了武汉,有时间就去看看。”
“知道了父亲!”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奉安大典。奉安大典就是将于6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先生的葬礼。该大典是由南京国民政府前后历时四年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国葬,备极隆重。
孙中山先生安葬在南京的墓地是他亲自选的。早在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辞退了临时大总统职务,4月1日一早,便约了胡汉民等人骑马去紫金山打猎,他在攀登到山的中部南坡时,向远处眺望,顿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高兴地对同行人说:“候他日逝世,当向国民乞求一块土,以安置躯壳耳!”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后,根据他生前的这个愿望,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国葬孙中山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偕同儿子孙科,林焕廷等人,来实地勘察,选定墓址,并从登报悬赏征得的40余份陵墓建筑图案中,选定采用获得首奖的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动工,1929年春建成。
到时要参加的人很多,主要有蒋介石、宋庆龄、孙科、何香凝、宋霭龄、宋美龄、宋子良、郑洪年、胡汉民、谭延闿、朱培德、张治中、于右任、蔡元培、范熙壬等中国要人,到时还会有各国在华使节参加,规模极大。
“你现在也不小了,为人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毛毛燥燥,为父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上了战场要多加小心,好好保护自己。”范源清一句一句的叮咛着。
“我会的父亲,您和母亲在家,也要多保重身体,武汉并不远,有时间我会常回来的。”其实范杰心里清楚自己回来的次数不会多,军队并不是那么好请假的。
“如果父亲不忙,等学校放暑假时,您二老也可以来武汉散散心,想必那是熙壬大伯也从北方回来了。”
“到时再说吧,好了,你早点把东西收拾好,早点休息吧。”说完范源清便准备要离开。
“等下,父亲!”范杰叫住父亲,从放在桌上的一摞文件里,抽出一份递给父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