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将冀州的所有灾民都送回衡阳。”姒遇依旧坚定。
“燕王,你可想好?”崔浩满脸皆是肃色,继续说道,“如果将这些饥民全送回去,不说衡阳是否能承载得起,单说这路上的损耗,也不可能是什么小数字。”
“单是这条路上便有几百位灾民……更何况整个冀州,甚至,比衡阳郡的人还要多。”
“衡阳城的治安、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并不是什么小儿科,他们都要花钱,如果只靠燕王府,花销绝对不够,甚至直接造成局势紊乱。”
崔浩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而是将收纳灾民的所有弊端都跟姒遇陈述一遍。
“崔师,这些我都知道。但是,衡阳城需要人口,我们不可能只依靠衡阳郡那些人口争天下,这些灾民是很好的选择,不仅是他们,像是黄巾的败兵,各大世家的奴隶,我都要尽可能将其拿下。人口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人口的积累,何来的人才?”
“可……”人口的重要性,崔浩自然是知道的。
沇州的选择,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如果能有选择,繁华且人口众多的豫州岂不美哉?
如果有钱,崔浩不用姒遇看到想到,也会提出,但问题是,现在的衡阳只能靠燕王府,或者说,只能靠王亥扛住。
“衡阳没钱我知道,我们养不起这么多人,好高骛远的下场我也知道,境界泡沫化,人口饿死,和直接置之不理没啥区别,甚至还拖累衡阳城其他人民的生存。”
“路是要一步步走,但是除了这次机会以外,以后哪里还有机会能名正言顺的向大夏要去那么多人口?崔师,这点风险,我认为我们需要承担。毕竟,衡阳不缺土地。”
姒遇眼神炯炯,认真的望着崔浩,缓缓道来。
“我们只需要承担路上的开销,大片免费的土地和种子,以及等待时的消耗。”
“前不久王亥叔父又开通了一条商路,向大周的贵族贩卖琉璃。大周那些贵族,个个跟巫婆一样,对琉璃的需求必然会很大,以王亥叔父的头脑,暴利没得跑。撑到来年开春绝对没问题。”
“兵力怎么办?衡阳为什么不开发那些土地,就是因为狼族的威胁。”
崔浩承认姒遇确实很有说服力,但一针见血,敏锐发现问题所在。
“府兵制度。”
“府兵制度?”
崔浩有些疑问。
“崔师,荀彧荀先生,崔师可有耳闻?”姒遇并没有直接解释崔浩的疑问,反而轻笑问道。
“荀彧,荀攸的叔叔,荀子老前辈的亲传弟子,年仅二十出头便是神相境界,莫不成……他加入燕王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