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自然是会随军的,不过萨塔尔不需要对卡罗琳特别任命。
接下来是三军部大臣阿尔法对塞隆战区军队的整编。拱戍兵团由王城预备军重新扩充到五万人,加上锱重部队六万五千人。对塞纳反侵略兵团——抗塞兵团整编加入北境所有的兵团,减掉一部分前往冥界关驻守的征召兵并加入目前停留在王室领的三万征召兵,共计八万人,加上锱重部队达到十一万人左右。
这两支庞大的军队将收编原抗击塞纳战区的凯亚伯爵和雷多特公爵的军队,他们不敢不从,双方力量差距过于悬殊。
十四万大军即将开赴南方作战,还有一部分余留的征召兵由王室直属,合计十万陈兵希拉克河以北,严防塞纳帝国北侵。
对南方战区的安排结束之后,萨塔尔就宣布散朝,对军队的整编和军官任命还需要几日的时间来调动,而洛林的军队几乎只有洛林能调动,因此洛林必须亲自赴往米连德领。
虽然帝国要确立以宪政治国为国策,但法律实际上还存在许多漏洞,因此目前只在王室领周围密切关注,等到完整对宪法的修正之后,再执行全方位的宪政。
五月二十八日,洛林回到雷斯瓦特,几天以来的政务就已经堆积如山了。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以来的政务实在太多,洛林刚到公爵府就着手处理掉这些政务。
西克和洛斯都在公爵府内,恰好洛林自上次询问雷斯之后就得到了一些可靠的注资方案,但雷斯的角度与洛林不同。洛林没有那么多财力去发展北方,他要吸引民间注资,让钱流通起来。
而如何吸引那些财主注资就是一个问题了,因为掌握着社会资源的富人也有安于现状的。好在由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领地的良性通胀仍在持续,所以富人想要保证手中的财富,就必须拿去投资。否则洛林就苦恼了,领地是没有纸币的,而铸币本身就需要大量成本,想人为地制造通胀有些艰难。
目前来讲,纸币也已经有必要存在了。洛林刚刚想到这里,便开始一边处理着繁琐的政务,一边思考纸币的发行。
比起我们所在社会的纸币来说,洛林要发行的反而类似宋朝时期的交子。因为社会生产力仍然不够发达,平民掌握的财富不够多,所以纸币的发行对社会经济推进作用不大,还可能会引起恶性通胀。除此之外,现在普隆帝国要进行宪政,如果洛林在普隆帝国之前发行纸币的话,与和帝国中央争夺铸币权有什么区别……
洛林将雷斯的答案交给洛斯,洛斯一看之后便大喜道:“大人!您的才智真是举世无双!虽然这上面的实施仍有诸多困难,但是知道个大概能兜个底,就实属不错了!”
“呃,”洛林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这是帝国现任财务大臣雷斯?法斯计算得出的,并非我自己的研究成果。”
“嗯,难怪这上面的数据仍然有出入。”
洛林冷汗直流,这上面的数据反而都是他给的啊……
“咳咳,先不讨论这个了,这个条目需要好好利用。考察团的考察结果上来了吗?”洛林转移了话题。
“已经大致完毕了,佩克城至雷斯瓦特一线的实地考察已经结束,正在向周围扩大考察范围。我已经将建厂草图制好,就等您过目了。”洛斯将桌案上的一张计划草图递给洛林。
洛林仔细看着,开口道:“按照考察结果来看上面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容错率不低,出现一点小差错可以后期补救。那么就按这个草案去建立细案吧。”
得到洛林肯定的洛斯喜道:“是!”
证券和银行得一起出来,洛林接下来则要准备这方面的草案。只要能拿到那些富人们的注资,接下来对北方的开发也会更容易。
且不说更多的资金投入对北方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将那些资本家们捆绑进了北方发展的利益集团,他们想脱身都舍不得先前的投资了。
洛林接下来还得整编军队,不过这方面让卡罗琳来操心即可。如果不是塞隆战区实在危急,洛林还真不想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离开他的领地。
战前准备的时间一直到五月三十日,卡罗琳才完成了对军队的整编。然而根据帝国的新法,他们还得等待后勤部队的资源抵达才能调度……
洛林不由得心中吐槽,要改法至少等仗打完再改,现在改完了只是在让战事变得更冗杂而已。
话是这么吐槽,不过问题其实并不大。即使军队晚一点到达南方也不会影响战事多少,因为塞纳帝国最终的目的并非侵占土地而是尽可能撰取利益。
要是打得太猛反而劳民伤财,点到为止就好。
六月一日,洛林开始拔军前往希拉克河,同去的还有哈勃以及拱戍兵团,共计人数目前是九万,剩下的五万将在抵达布隆领之后直接对当地的正规兵团进行整编吸纳。
没错,这些征召兵已经挂上了正规军的头衔,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更大的可能将成为驻守在塞隆界河上的戍卫兵。
洛林在走前一直交代着领地的事宜,这一战不知道要打多久,他实在是放心不下。如果不是帝国现在实在没有拿得出手去打仗的人才,洛林就是不要这击退敌军的功劳,说什么也得去好好巩固自己的领地发展。
携带着大量的锱重,洛林在六月十五日才抵达希拉克河,其间还不断地往米连德领发送信件,远程操控战经济恢复计划的进行。
而此刻,毕维斯领中西部。
雷尔夫率领的闪电豹军团驻扎在此,塞纳帝国早就听闻了普隆帝国整军南下的风声。他将在这里给敌人迎面的当头一棒,既然敌人准备反攻,那就让他们先掂量掂量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军帐内。
“普隆帝国第一至第四军团已经几乎殆尽,预估剩余军队不超过两万人。将军,如果我们能乘胜追击的话,击退他们并非难事。”
雷尔夫摆手道:“如果我们贸然追击,敌人随时可能从希拉克河渡河而来,东线的事情交给拜尔德军团长即可,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北边的防线。”
“将军,如果我们要守住北边的防线,为什么不直接据希拉克河而守?”
雷尔夫解释道:“敌军的主帅——洛林曾经进行过一次堪称举世无双的渡河战,他们具有空中力量,暂且是我们难以应对的。我们只能利用新式魔法浮碟搭载的切割片去进攻敌人的飞艇,手段极为有限。想要扬长避短以避开敌人的空中优势,我们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形散神不散,如果在一地据守,我们反而就会陷入被动。”
军官点头道:“原来如此……”
另一名军官开口笑道:“咱们的闪电豹军团长自有决定,他最擅长的就是机动战和狼群战术,至于防守嘛,你还不如让那些蛀着金币的地方守备军来呢。”
塞纳帝国第三军团在补充新血之后就到达了六万人,而在进攻普隆帝国之前一共有七万五千人,一度减员至最低的四万人。这些部队加上锱重部队共有八万人。这些军队被雷尔夫分散到周围的村庄中,他听闻过洛林在进攻冥国时利用飞艇制造的优势,因此他没有选择在拥有城墙的城市中驻扎士兵。
飞艇在一起行动时,对军队的杀伤效果更加显著,因此雷尔夫要将士兵分开以分散敌人飞艇的进攻。但所谓狼群战术的形散神不散,便是让敌人没有逐个击破的机会。
雷尔夫对洛林的战术先前就有所了解,而洛林也在赴往战场之时,研究了塞纳帝国三位军团长的战略风格。
第一军团长拜尔德?诺顿,被称为塞纳帝国的“猎鹰”,但比起猎鹰他更像一条毒蛇。每次军团出动必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二军团长米尔?斯皮尔,拥有“杀神”的称呼,战略风格以稳重和全面推进为主。是塞纳帝国东侵集团军的中坚力量,其军略风格与卡罗琳相似。但卡罗琳在战略、战术运用上多了几分活泼,会出险招,但险必致胜。
第三军团长雷尔夫?明斯克,少有人叫他的军队为“第三军团”,而多称呼为“闪电豹”军团。其军略风格中激进而不失稳重,如果要用现代人的话来形容就是浪中带稳。擅长机动战术和狼群战术,并在塞纳帝国入侵普隆帝国初期开创了闪电战的先河。
根据这些敌人的战略风格,洛林的猜想是敌人大概率会派遣米尔驻守希拉克河,但卡罗琳却不这么认为。
“塞纳帝国的军团长们没有那么蠢,在我们的商队窃取他们的信息时,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可能你的资料和打过的仗都已经被他们所熟知,而我们拥有各种先进武器的资料也已经被他们掌握。所以他们据河而守的可能性并不大。”卡罗琳解释道。
“但我们还是需要做好准备……这里离米连德领很远,飞艇的一来一往至少要消耗三天的时间,同时还需要携带足量的燃料。这次一同前来的飞艇一共有二十艘,我们必须好好利用。掌握了制空权,战争就会变得更为轻松。”
“飞艇的确可以让我们得到优势,但全局的军略更为重要。飞艇最多当精锐部队使用,但很难成为主力军依靠。而且塞纳帝国绝不会像你想象得那样,否则普隆帝国也不会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很可能他们正在研制反制飞艇的武器,甚至早就拥有了对付飞艇的方法。”卡罗琳算是给洛林泼了冷水,但她说的是实话。
“我的意见的让哈勃以及征召兵团们担任防守的职责巩固后方,而我的军队则担任尖刀进攻敌人。这样算是各自发挥所长。”洛林提出了他的设想。
可没想到卡罗琳再次驳回了洛林的想法:“不行,你太激进。哈勃足够稳重,这次让他来担任第一次的试探性进攻,探到敌人的底。先前的作战资料都是塞纳帝国优势,我们很难从他们优势的局面中看到他们真正具有绝对优势的地方。”
洛林思索一番,点头道:“如果是试探性进攻去探底的话,让我带着破晓军和一部分飞艇一起前去吧。好看看对方有没有破解我们精锐部队的方法,同时我也能照顾到哈勃。而你则坐镇中军,敌人应该不会进攻中军,毕竟我们坚守起来足够稳固。除此之外,我去能够对各种情况进行应急处理。你说的,我鬼点子最多了,哈哈。”
在南渡希拉克河之前,洛林、卡罗琳、哈勃和博泽就召开了一次会议,议题的内容就是南渡后的行军作战准备。
博泽这次而参与到南方战区当中了,并且直接统帅原来的暴风军团,阿尔法自然也明白兵将的协调性强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
卡罗琳几乎是会议的主宰,作为战区督军的哈勃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反而在仔细琢磨着卡罗琳的用意,并偶尔提出一点问题。比起督军,他更像是一个学生。
“如果我们去东边渡河进入毕维斯领,先与凯亚伯爵会师,会不会更好?”哈勃问道。
卡罗琳摇头:“我们在西边南渡。敌人的主力军队都在东边,他们迟迟没有进攻法布隆城,这很可能就是一个诱饵,在等待我们从那里南下。按照我的推测,目前在塞纳一方前线的定然是拜尔德,只有他的战略风格如此。倘若是米尔则早已攻下法布隆,雷尔夫则会越过法布隆切断法布隆与其他地方的联系。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我们能得知法布隆现在的窘境。”
“嗯,强攻拜尔德的第一军团的确不是良好的选择,”哈勃点头道,“但如果我们西渡的话,为什么要安排我来进攻,洛林来防守呢?我擅长的是防守,而他擅长的是进攻才对。”
“正是因为洛林擅长进攻而你擅长防守,所以我们才要调换位置。其一是洛林因为战局出现优势而可能变得激进,敌人是塞纳人而不是冥国人,塞纳人的军略可比冥国人要强多了,他们可是时常在和真正的世界第二大国瓦恩议会国在交战的。所以洛林很可能没办法得知对方的战略究竟如何而陷入敌人的陷阱,你则比较保守且更加稳妥,虽然我说的不太好听,但你略显怯懦的性格更适合担任试探性进攻的岗位,”卡罗琳对任命进行了解释,“除此之外,敌人很可能判断洛林会进攻而你会防守,我们要调换位置打乱敌人先前的作战计划。看上去我们是进攻方,但我们缺乏敌人真正的战斗力资料,实际上我们才是被动的一方。倘若要化被动为主动,只能让敌人发觉变化赶不上计划。”
洛林这才恍然大悟:“那么我们从毕维斯领的北部偏西——雷切尔城的位置进行南渡,最有可能遇上的敌人是谁?米尔吗?”
“是雷尔夫,米尔擅长的是常规作战,敌人的战区总指挥一定知道我们打的就是先进于这个时代的非常规作战。如果是这样的话,米尔反而不如雷尔夫更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而雷尔夫擅长的是闪电战而狼群战,很明显他无法进攻,而他也不会傻傻地等待我们去攻城。所以他最可能利用的战术就是将军队打散进入村庄规避飞艇的集群制空优势,等我们占领雷切尔城的时候,他们便以雷切尔城为我们的枷锁不断骚扰进攻,采用疲敌战术,就如同真正的狼一样。”卡罗琳一下子便将敌人的配置给讲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切正是塞纳帝国在东部战区如今的元帅——巴克豪斯本人的任命。
现实就如同卡罗琳推演的那般,虽是大概知道了敌人的动向,卡罗琳还是准备了拜尔德为主帅和米尔为主帅驻扎于雷切尔城的计划分支,不过主要还是设定对方为雷尔夫情况下的方针。
六月十六日,抗塞纳大军开始南渡希拉克河。就如卡罗琳所料,敌人并没有在南渡上为难这支大军,因为雷尔夫知道只有在敌明我暗的时候才能给予敌人最大的打击。
雷尔夫将军队主要集中在雷切尔东南方向的城镇,因为这些城镇是新建起来的,在建造时就未曾设想这样身处普隆帝国内陆的城市会经受战火,因此没有建设城墙。
这些小城镇的分布广而稀,多数在希拉克河南部的支流边上建造。每个城镇中,雷尔夫都驻扎了五千人的军团,以三个城镇为单位相互驰援,一共驻扎了九个城镇。剩下的三万军队则在更东面等待着,虽然雷尔夫猜想敌人会从西边南渡,但也要做好敌人从东边南渡的准备。这样雷尔夫的军队就能和拜尔德的军队共同夹击抗塞纳军团。
在完成南渡之后,哈勃的拱戍兵团便徐徐朝着雷切尔城推进了,这支兵团的大部分军官都维持原职,只有后来吸纳进来的一万五千人中,掺入了许多普利学院毕业的新血。
或许普利学院里面也有许多腐败现象导致的学生名不符实,不过里面也有真正可堪一用的国之栋梁,而尤其由于普利二世建设的“寒士院”中,那些苦读十数年的孩子们自然也是发奋图强。只是这些寒门子弟没见过太多世面,因此不论在人际关系处理和实际身处更高阶层的目光他们都没有。
就比如说,贵族军官可以将战争中的人民看作数字,但这些寒门子弟至少在前几次战斗中难以做到杀伐果断,所以少有寒门子弟成为军官高层的。大多都是队官和士官。
如果是米尔,他一定会选择依靠城防来削弱抗塞纳方面军,但雷尔夫则不同。雷切尔城兵不血刃地被洛林一方拿下,只是城中的守城物资、粮草等等一概被掠夺走,好在他们没有烧毁房屋和粮仓,还算得上人道。所以如果真的防守起来,把那些木屋子的房顶给拆了也可以变成守城物资。
六月十九日,哈勃开始主动向西面前进,敌人的占领区非常广阔,而敌人的军团数量有限。因此西边反而没有太大的防御力量,收编前抗塞纳军团的事情可以放在以后进行,拜尔德可是正在东边等着呢。
哈勃的目标是试探性进攻迪特林领的迪特琳德城,这座城市的种植业、畜牧业和交通发达。在敌人后方空虚的时候先行夺下迪特琳德城,后期再从迪特林德向西部和南部进军便会轻松许多。
镇守迪特琳德城的是塞纳帝国第四兵团长“比尔?慕斯”,比起前三位军团长,他则要平庸得多。不过别小看了他的平庸,前三位军团长可是能者中的能者,而他再不济也是一名会打仗的能人。
当雷尔夫洞悉敌军开始西进的时候,他的部队就开始行动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机动骑马步兵与骑兵开始往西进,而其本人则和比尔进行商议,随时准备包夹拱戍兵团。
只要掌握了敌人的行踪,雷尔夫就能实施有效的打击。
而此刻的洛林,正率领破晓军开始向西行动。这支为数千人的破晓骑兵身上的装备再度进行了更新,由于新式魔法锻锤机的发明与高温熔融机器的改进,蓝萤铁可以在加入秘银之后变得更具韧性,但其强度降低,因此被用于锻造关节处的铠甲。
破晓骑兵的配置上则增加了马铠两侧的弩矢匣,倘若弩矢不够用,则可以直接拉出弩矢匣使用,保证远程火力的续航。除此之外,马镫的发明也让他们空出一只手来,能够持骑兵盾进行防护。
六月二十日,雷尔夫的军队便接近了拱戍兵团,但他没有贸然发起进攻,而是等待时机。
而哈勃除了放缓行进速度以外便没有再发出其它指令,而对于雷尔夫在南边的军队视若无睹,只是自顾自地朝西进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