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藏在雪地之下的地雷突然爆炸,踩在上面的冥国士兵顷刻间便粉身碎骨,热浪将周围的冥国士兵们掀翻,然而地雷引起的损伤并未就此结束。因为第一颗地雷的爆炸,剩下的地雷仿佛多米诺骨牌一般发生了连锁反应,一个个地雷接连炸响,冲天的火光将黑夜都给点亮了。
“撤军!停止前进!趴下!”冥国哨兵队长马上反应过来他们的处境,在他的命令下达之后,这些行止有素的士兵们便听从命令迅速趴下,避过了地雷一难。
好在有人一早就触发了地雷,倘若他们深入雷区后才引爆地雷,恐怕问题就不是一个趴下能解决的了。
纵使这名哨兵队长反应迅速,还是有许多士兵因为没能反应过来而被地雷炸死。哨兵队长严肃地看着百米之外正在撤退的敌人,紧张感涌上心头。
情感出现缺陷并不表示他们完全没有情感,一部分情感乎直觉更有利于他们的作战。一个人可以没有精神,但他必须有思维也必须会思考才能发挥作用。
“撤军!”哨兵队长最终还是选择撤离,这样下去不说能不能追上敌人,要是再一次发生了像刚才一样触发地雷造成的损失,那也不是这支队伍承受得起的。
而这支突袭小队,则成功在击杀敌军哨兵队长与炸死数名冥国士兵的情况下,保持队员零伤亡。
但是,米连德的士兵并不会就这样放弃引蛇出洞的成果,至少他们已经了解到敌人的规模至少在二十人以上。而突袭队长能看到他们的据点中也有许多的房屋,能够摧毁这一个据点才是他们真正要做的。
电子板上的坐标点被突袭队长标明,接着,请求空中火力增援的信息便传达到了指挥部。不出一会儿,几艘热气球便升上天空,以大约三十千米的时速靠近着敌人。
指挥官将敌人存在防空武器的可能性同样计算在内,这些热气球行动分散,并且随时可以依靠魔石发动机迅速提速。只要对方表现出对空中战力的威胁,这些空军便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权衡,大概率会选择之际撤军。
毕竟这些热气球也只是试探进攻的的部队而已,真正的空中力量还属飞艇。
冷风如刀,暴戾的锋刃试图割裂这些飞行员的脸颊。他们的脸上写着一股决心,一股守护家园的决心。同时还有一分视死如归的决然,不过正常情况下,他们并不危险。
空中的寒流影响着这些热气球的飞行,若非软金属外壳卸去了寒风的力道,再加上魔石发动机供给的能量充足,这些热气球妄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滞空。
敌人自然是做好了对抗米连德空军的准备的,不过在夜色的掩护之下,这些热气球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等他们在高空中投下炸弹之时,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一颗颗爆裂弹和燃烧弹被投入冥国的据点当中,除此之外还有音爆弹和闪光弹阻碍着这些士兵们的五感识别。音爆弹造成的耳鸣会严重扰乱他们的思维,而闪光弹则会让他们失去方向乃至陷入恐惧。
一旦在战场中陷入恐惧而致使慌乱,后果可想而知。不过音爆弹和闪光弹却没有造成意外的效果,因为这些克隆士兵们并不会感到强烈的恐惧,也不会轻易失去理智。他们在强光中失去视野,接着因为瞳孔缩小而在黑暗中再度陷入长时间的“失明”状态,即使保持着理智,这些时间也足以他们吃上一壶的了。
第二次的闪光弹投掷,这些士兵们就根据上级的指挥做出反应,他们捂着耳朵,禁闭着眼睛趴在雪地上,这样一来便能尽可能减小音爆弹和闪光弹对自己的影响,同时也能降低被弹片杀死的可能性。
然而,这种做法却被燃烧弹给杜绝了,大面积的燃烧让他们不得不站起身来迅速移动以逃离燃烧范围。然而只要站起来,他们就会被弹片杀伤,并且在奔跑时为了捂住双耳,他们必将难以保持平衡,因此不得不降低速度。
飞艇的空袭在持续了两波之后就结束了,他们必须在敌人的鹰骑兵升空之前就离开这里,防止敌人反击。这一次冥国来势汹汹,而洛林一方的部队则数量较少,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重要的,而这些空军的生命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格外重要。
果然,在半分钟后这些鹰骑兵就升空了,暗精灵敏锐的视觉使他们能够观察到这些飞艇的位置。他们驾驭着座下的鹰兽向热气球飞去,手中的飞骑枪时刻准备着在热气球上扎出一个窟窿。
不过,他们的反击并没有那么容易。热气球上的空中弩手们将连弩架在热气球的护栏上降低后坐力,旁边的供弹夹直接放置在弹药箱旁边。一旦缺少弹药便能在数秒之内补满,充足的后备弹药让这些弩手们撒欢了开打。只不过每个一会儿就需要让连弩休息一会儿,否则魔法阵一旦过载就可能会引发连弩的损坏。
几艘热气球在空中结成了撤军作战队形,鹰骑兵们在进攻时便不得不遭受至少两个飞艇的交叉火力。如果是正面应对一面的火力,这些鹰兽们还勉强能躲避,但交叉火力便会让这些鹰兽疲于闪避而难以继续向前,因此这些鹰骑兵也不得不就此作罢。
这一次的作战显然是成功的,而数千米外的指挥官与观测手则通过高倍望远镜了解到这一切。虽然是在夜幕当中,但这个工艺特殊的望远镜却能依靠法阵对光线进行放大,虽然图像可能会模糊、失真,但是能够大致看出敌人的动作一类的信息就足够了。
所谓战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定在前两条,而另一条则叫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两者则分别代表了情报和后勤的完备,一场战争如果这两样完备,那么接下来的正面作战就会容易得许多。
首战告捷的讯息传播在米连德的军部当中,不过这并没有引起高层军官的喜悦,而仅仅是增加了底层士兵和队官们的士气。中高层军官们都明白这样的一场突袭,成功是正常的,失败才更要反省。
而对于先行部队的总指挥官海曼来说,他能掌握到敌人新的情报则有——
其一,敌人的战斗意志力和单兵素质非常强。
其二,敌人的动员速度和反应能力非常强。
其三,敌人的定位速度和反制速度非常快。
其中三点则表明了敌人的军队素养要强于从前,除此之外,从前锋指挥官那能得到的其他讯息则比较缺乏。其中主要是因为双方并没有近距离接敌作战,而敌人缺乏远程武器,因此不能得到较为完备的信息。
飞空艇群绘制的敌军布防战略图出现在海曼的桌面上,周围的军官们严肃地看着军事地图上面的涂料与连线,随后在海曼的命令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战略上并不算顶尖的洛林在战术上却有着出色的表现,他的理论体系来源于他曾经学习过的近古代战争——对他来说,公元1900年至2000年也可以算得上是近古代了。
从队形层面的作战战术到小队协作至团级别的战术,都被洛林编篡在一本名为《战术论》的书籍中,发达的印刷技术使得这本书籍出现在米连德省各个军事学院的军事课上,其中提到的新时代战术是每个军事学生的必修课。
不论是普通的士兵还是顶层的军官,都以这本《战术论》为模板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军事作战体系,其中就包括有多种的作战形式。
海曼的计划简单而复杂,简单的地方在于他执行一条不变的行动,就是在战术上形成以多打少取得优势。而复杂的地方则在于如何形成以多打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