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在江左的声名并不好,起码朋友不多。能救他的,除了摘星楼以外,不会再有别人。
可颜廷想不明白,徐先生的命到底有什么用处。
对朝廷来说,他不过就是一个投靠过来的,资历深厚的老人而已。最开始,朝廷只是拿他当做一个劝服别人的例子。
你看,就连徐先生这样的老人都投靠了朝廷,你还有什么好坚持的呢?
从结果来看,这个例子是很有用处的,起码让六扇门成功渗透进江左各个城市,而且积累了不少正面的名声。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地步,六扇门本身的招牌就足够拿出来吸纳人才,徐先生的用处已经不大了。
现在他彻底暴露出他和摘星楼的直接关系,那就意味着朝廷也不再需要他。依照颜廷的看法,朝廷应该需要他死,而且动作要干脆利落。这样,才能证明朝廷绝不容忍背信弃义的叛徒。
而反过来,摘星楼又是否需要他活?
颜廷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
如果他所接到的情报没有谬误,那摘星楼更应该丢卒保帅才对。徐先生带着两百杀手围困百花庄,最后不但没有拿到剑谱,自己人还被杀了个干干净净,这简直是徐先生一条命都不够抵的大罪。就算他能逃回去,难道摘星楼主就会饶过他?
所以颜廷更觉得,摘星楼真正该做的,应该是直接杀了徐先生灭口。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他就只让一队骑兵押送徐先生回京都。
因为这本来就是送给摘星楼杀的。
摘星楼最不缺两样东西,银子,和杀手。十二个人看守一个人质,就算三班轮倒,总还是容易找到机会的。无论是远处用弓弩狙击还是潜进去暗杀,都难不倒摘星楼这些专业的人。
当然,如果这一队骑兵成功把徐先生押送回京都审问,那自然是万事大吉。
无论如何,这些都算不到颜廷的头上。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摘星楼会赶尽杀绝,连那十二个皇帝的亲卫都敢杀!而且一个不留!
黑甲骑兵,人在马在。现在一匹马都能循着原路跑回营地,却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报信,足以证明一切。
趁乱把徐先生抢走,和把皇帝亲卫伏杀殆尽,这绝对是两个意思。
原本颜廷纵马连夜追赶,是为了阻止另一队骑兵去送死,但现在在半路上想通了这些细节之后,他忽然更想知道,徐先生是不是还活着。
摘星楼到底要做什么。
然而,现在莫问追了上来,事情就变了。
莫问是摘星楼的老人。
他和四月有仇。
颜廷如果追上那一队黑甲骑兵,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一定要站在朝廷这一边。最少,他要和这剩下的十二个黑甲骑兵保持一致。
而摘星楼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要杀他们。
既然能埋伏十二个训练有素的骑兵,又为什么要如此轻易地放走一匹老马?
许多事情来不及细想,而一旦产生了怀疑,这种感觉就会越来越重。你越分析自己的猜测,你就会寻找越多的事实来证明它。就算一时间找不到,你也更愿意相信它的可能性。
摘星楼是在引蛇出洞。
押送是秘密进行,没有大张旗鼓,消息不应该轻易走漏。
有内应?有眼线?
无数的猜测在颜廷心中生发。好多念头刚刚冒出就被他否定,但他现在能明白一件事情:现在,两方必然是不死不休。如果他这次选择站在朝廷这边,就相当于和摘星楼正面冲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