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白落是单从一句话就做出了这样的猜测,他这些年在六扇门就等于白干了。
凡事要讲证据。
萧默对白落的结论很是怀疑,问了两遍之后,他才明白,白落得到证据和结论的先后顺序其实是反过来的。
他是在之前先在辰都发现了冯偷的行踪,后得知了南城铺子里货物有东西遗失的事情。
萧默进来的时候,白落手上的那本卷宗,就是冯偷的案底。
贼不走空,冯偷既然来了辰都,绝对会做几起案子再走。
然而萧默勉强听懂了白落的分析之后,问出来的第一句是:“冯偷又是何人?”
他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只感觉云里雾里的。这也难怪,江湖上声名远扬的人,要么是门派世家,要么是大善大恶。也只有六扇门什么案子都办,坑蒙拐骗偷全要负责,面对的乃是毛贼江湖。白落作为六扇门的捕头,自然要比萧默这样的人知道更多的江洋大盗。
……
冯偷就是诸多江洋大盗之中比较特别的一个。
名字里就直接带一个“偷”字,足以见得此人有多么嚣张,偏偏他作案手法极好,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很难被抓到。
女子上街,往往要装扮一番,把最美的面貌展示出来。发钗和簪子一类的首饰不仅可以固定头发,还能增添女子的气质,自然是好东西。
而冯偷的拿手绝活就是偷这个。
据说他的手指极为灵活,拇指和食指一拈,就可以把姑娘头上的发钗抽出来,而且让被偷的姑娘都毫无察觉,还以为是走路摇晃掉了。
久而久之,他这门“手艺”越来越熟练,竟给他养出了一个独特的怪癖。
那就是只偷发钗。
小偷谁都听说过,这么有性格的小偷是不是很少见?
冯偷立下这个规矩之后,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本来他就只是一个人人喊打的窃贼,现在自己给自己搞了这么个特点之后,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与众不同了。
后来,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了“钗头凤”这个词牌名,而且恰好这三个字他都认识,就美滋滋地拿过来作为自己的绰号,到处宣扬。
于是专偷发钗的窃贼,“钗头凤”冯偷就这么出现在了毛贼的江湖里。
只是发钗这玩意儿有贵有贱。黄金制造、镶嵌珠玉玩意儿的固然价值不菲,但有些发钗只是两股铜丝,卖不出几个钱的。这个冯偷只偷发钗,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找别扭。
可他因为已经把大话都吹出去了,如果就这么食言,岂不是没脸在江湖混下去了?俗话说“盗亦有道”,“钗头凤”冯偷要是动了别的东西,那还是冯偷吗?
不得不说,他虽然毛贼也是要面子的。
民家女的东西不够,就偷富家女的;富家女偷了个遍,就得找更有钱的人家。
更有钱的在哪呢?
这冯偷左想右想,想到了江北去。
京都多为达官贵人,近皇庭者鸡犬升天。在冯偷眼里,这就是一个金银窟。于是自信自己“手艺”精湛的冯偷进入了京都,开始到在各大繁华热闹的街道流窜。
一时间,京都有钱家的女眷、红楼曲坊的花魁头牌都遭了手。
或许惹了女人不算什么太麻烦的事情,但京都卧虎藏龙,这些女人的背后也有冯偷惹不起的男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