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学者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性格的人爽快利落,工作节奏快,效率高,但容易急躁冒进,这种性格的人,患冠心病者较多,然而患癌症者较少;B型性格的人,温和平静。
工作慢条斯理,爱苦思冥想,这类性格特征的人,容易遭受精神创伤,常有情绪压抑、悲观、消极、多疑等异常心理。
这种分类方法重点注意到先天的因素,而后天生活环境的训练、生活经验的积累等,对性格的发展与改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老年人,如果能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性格类型也是可以改变的。
如一些肩负重任的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曾经工作节奏快,做事爽快利落,他们离退休后,就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如果能够正视现实,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适应新的环境,必将对性格产生新的熏陶与改造,从而可能形成新的性格类型。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的性格类型很难改变。不同的性格对寿命的影响仍然是个迷,有待专家们进一步研究。
疾病可以使人未老先衰,疾病伤残是影响人类自然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人的一生中,没有患过病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世界上的长寿者数以千万计,他们一生中都没有患过病吗不管老寿星怎样老,无疾而终的人是不可能的。
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是难免的(有些疾病还可以使人体产生终身免疫能力,例如,患过腮腺炎、麻疹的人,一生中一般不会第二次患该病),而且,患有慢性病的人成为长寿者也是不乏其人的。
在1981年1月4日《健康报》转译《阿拉伯人》丛刊的资料中,介绍了已故英国政治家温斯顿?查理,他生于1874年1月4日,是一个早产儿,在10岁左右时,“骨瘦如柴,请病缠身,风雨不支,寒暑难耐”,这样的人能活多久呢。
查理并没有在疾病面前倒下,他意志坚强,不灰心,不后退,几十年如一日地锻炼身体,终于成为战胜疾病的强者,以91岁高龄度过了人生。疾病虽然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是有可能成为老寿星的。
生态环境与长寿的关系,很早就引起厂人们的重视了,我国古代《内经》中曾有言:“一州之气,生死寿夭不同,地势使势然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说明古代人已认识到地势高低与寿命相关。据统计,现代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寿命一般要比农村少5年左右,这可能与城市工业的“三废”污染、噪音干扰等因素有关。
从很多统计资料上还可以看出,世界上某些地区的长寿者比较多,在阿塞拜疆地区,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就曾有63个百岁老人,这可能是山区的气温、湿度、气压、阳光、大气、水文、地理等特点有利于人类的长寿,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洁,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
有些科学家发现,在山区、农村的空气中,有对长寿者有益的阴离子。还有人认为,某些地区的水与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利于长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