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窗,顾名思义,就是射箭的窗户。
不过,箭窗其实更多像是一个没有门窗的门洞。
站在箭窗这里,对外射箭,没有一丝障碍。
箭窗后面是青砖铺的空地,大概有几十平方,将懂炮的弟兄召集在这里,可以当做教室之用。
此时,吃过早饭,懂炮的弟兄已经聚齐。
因为化雪,天气还是很冷,从箭窗吹来的寒风呼呼直响。
即使如此,有八九个人早早站立在箭窗之后。
李豪站在众人面前,手指着面前的一门大炮道:“这就是佛郎机大炮,当年戚继光将军建造敌台之际,就是考虑用此炮挡住北面鞑子的肆虐。
的确,有了这大炮,我们的长城就是稳如磐石的铜墙铁壁,敌人休想从长城跨进一步……”
李豪开始了他的大炮培训课程,对于这个时代的大炮,听郭彪介绍过一些。这对于李豪,都是小儿科的东西,他很快就知道这个时代的大炮主要是靠实心铁球发挥威力,近战有时候用霰弹,就是类似于舰船上所用的葡萄弹一样。
对于大炮的实践操作等,他教不了弟兄什么。
但是,后世他学过一些常用的工程原理,比如弹道原理,对于大炮射击极其有用。
他今日就是重点放在弹道原理上,他知道这些弟兄未必听的懂。但是,他要教他们一个基本的道理:大炮角度不同,射程不同。理论上直角的一半,射程最远。实践当中,由于其他方面的影响,大约38度角射程是最远的。
这年头其实已经有了几何书籍,李豪并没有读过,这些当兵的估计连听说过都谈不上,他自己制作了一些简单的直角三角形,比如有45度角的正三角形,有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还有取两个角中间值的38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当然这个38度角只能是大致如此。
但是他拿到手里,晃了一晃道:“就是这个角度。”
下面的弟兄睁大眼睛,眼里喊着兴奋地色彩,悄声议论着:
“真的吗……”
只有曹定远和老郑一个个紧锁眉头,脸面上没有一点表情。
李豪注意到他们两个有些古怪,不过也没说什么,接着让下面所有弟兄上来,一个个大约画出45度角大小,30度角大小,然后用这两个角如何取中间值找出大约38度角。
一个个弟兄上来,李豪耐心地教他们,同时,不少弟兄在下面用小木棍模拟着画起来,随时准备着等候李豪叫他们上去。
“李百总,你说的这个角度……真的有用吗?”曹定远的脸上露出笑容问道,
“我们的大炮从戚将军在就这样摆,从来没有人敢说角度不对……我不是说百总说的不对……只是戚将军当年就是这样设置的……”
“是啊,李百总……曹台长讲的有些道理,戚爷爷当年的炮就是这样摆法,他最懂打炮,不如让他试一下……”
后面的老郑涨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跟着说道。
李豪淡淡回了一句:“很好啊,我刚好也想试一下。如果曹台长大炮打的好,就由他专门来培训,我也轻省,毕竟曹台长以前也是百总,是敌台最懂炮战的一个。
这样吧,就让曹台长打一炮,还有谁有我的办法打一炮……”
曹定远还没有说话,只见李豪将手里的含38度角的三角形转手交给郭彪道:“就按这个角度调整炮筒,看一下射击效果如何。”
看起来,李百总要让郭彪来用炮了。
郭彪叫过两个人,跟着他一起来到箭窗口,清扫炮筒等不在多讲,收拾一番,他拿起三角形放在炮筒下,比划着慢慢调整着炮口的高度。
曹定远既然说了,当然带着人跑到另一个箭窗口,同样等收拾炮身炮筒基座等事。
老郑没想到,李百总根本没有生气,脸上挂着笑意,看起来是似乎很高兴。
对于李豪来说,如果自己真的错了,对他也没什么损害,相反还让正确的意见能够采纳,以后弟兄们也就更敢说话了。
战场之上,比拼的不是面子,比拼的力量,比拼的谋略,谁的意见正确当然就该采纳谁的。
李豪一向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箭窗那里叮叮当当一阵响,不到一刻钟,所有准备工作就绪。
佛郎机炮是子母炮,不是直接放炮弹,是先将炮弹放进子炮里,最后一起放进母炮。
“准备好了,你们就打啊,让我也看看,到底我做的架子有用没用。”
“咚!”
一声巨响,曹定远果然对炮十分熟悉,很快就先射出了炮弹。炮口处白烟渺渺,硝烟味弥漫过来,众人却没人顾及这些,瞪大眼睛朝箭窗外看去。
黑色实心铁球飞的不算快,看的清清楚楚,犹如天空中画了一道黑色长线,一端在箭窗,另一端却越来越小,几乎要在两里地之外。
“好!”
李豪站在后面,不由得鼓掌喝彩道:“曹大哥就是曹大哥,我们敌台论炮,你当属第一。”
曹定远赶紧扭头,冲着李豪点点头笑道:“李百总谬赞,我只是练习的多了,所以能打好这一炮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