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一份正式的协议更能打消别人的质疑了。
朱晓军心中很是知道这一点,可事实上也很纠结,究竟要怎么样才能让协议尽快达成?
身为大商人,朱晓军对有些事情还是比较顾忌的。这使得所有的事情只能按部就班慢慢来,哪怕政丨府或许有些帮扶,也不能放在明面上来。
也就只能等着招标的那一天!
……
招标自然是不会随着商家的喜好而改变时间的,所以现在昌峰集团的处境,和之前并没有改变多少。
“等吧,等那么几十天。”
现在,昌南还没有正式开始出租车和公交车等运营车辆的更新换代,可终归是相隔不远了。
之前举办新能源汽车厂商大会的沪海已经真真切切开始了新能源出租车的替代,目前道路上越来越常见的是绿色号牌的车影,渐而少了些原先的出租车。
——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座城市总是跑在改革的最前沿,让许多其他城市看着它的脚步,跟着上前。
……
昌峰集团的处境,在这几天一点一点变化。
集团在新能源业务的投入上倾斜了不小的力度,3月中旬从昌峰集团母公司批下去,提供给昌源汽车的50亿低息贷款就说明了这一点。
“集团不会放弃新能源汽车的业务。”
不过,像这样的“输血”,总会被别人抓住——特别是在之前的供地上,昌峰集团几乎没有出手的现在。
“昌峰集团目前依旧在向新能源汽车大额投入。”
这样的消息一旦发出去,影响是巨大的。
“原来这家公司还是死心不改啊!”
“又一次投入50个亿,估计快没钱了吧。”
这些舆论,加上最近同在昌南的天蜃集团发布的什么“重新拿回昌南地产销售第一”的策略,直接让从昌峰集团的风评落下了一大截。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读到这样的消息时,沪海那边,宋方国际的董事长也是皱眉。
宋宏斌还记得几天前抽空和朱晓军会晤的结果,那位晚辈曾经跟自己说过,“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昌峰集团的另一个增长点。”
“房地产的潜力已经到头了,昌峰集团也留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上。短期内,不会再在这成熟的业务上继续扩张。”
这个安排是自己也同意的,怎么会闹成现在这样呢?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和效率有关。
“政策的影响要到5月之后才会有所显现吧,到那时,风气就换了。”
宋宏斌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
所幸,时间是过得飞速的。
昌南政丨府好半天才通过了“关于城市出租车更新换代的若干点意见”,在一般公共性预算开支中加上了巨额的一笔——超过十个亿,是更新出租车的经费。
“计划在4月20号前后举行一次会议”。
用于和有意向参与这一次招投标的企业方代表进行洽谈。
消息一出,议论者众,一年前还处于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众的昌峰集团竟然成为这一次招投标中最有可能的赢家。
诸如《昌峰集团的翻身仗,即将打响》一类的通稿,不少是来自于昌峰集团自己的公关部,也有些是和宋方国际有关的,一下子铺天盖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