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朱晓军还是在集团的决议中签下了名。
“减持天蜃集团的股票”,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朱晓军知道,这一举动一旦做出来,就会被外界认作是自己在投资活动上的第一次惨败。
然后便是吩咐公关部门那边做出一两份公关的文案。
“这种事情一旦被外面的媒体人知道,影响实在是太大。如果仅仅是那么一两篇公关稿,别人看不到。”
公关部经理的话,朱晓军深以为然。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不小的决定。
“你去等外界的那些人曝光出来,倒不如我们自己先找个方法,写一篇文章给外界的人看。”
“这篇文章里的内容就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了。”
……
朱晓军的想法虽说惊世骇俗,却又并不是那么出人意料。
毕竟不久之前,就曾经有一家网络公司,在原先的董事长跑路到大洋另一边之后经历过几年的悲惨时刻。在去年过年前的互联网企业分钱大潮中,应是在自己的图标下面摆出了个“欠122亿”的图案成功引发了众人的关注。
也把社会大众的关注点由这家公司何时能够回归正轨,转向了“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分的钱够不够它还款”,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上。
“不失为一种反向营销的典范。”曾经有这样的评价给出。
现在,朱晓军想采用的正是这样一种营销方式。通过一篇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文章引流舆论,并在此中暗暗掺杂一些对公司相对有利的言论。并努力让它做的并不像是公司对外所做的宣传文章。
这重任又被交到了公关部那边去。
……
用不了几天,一篇文章就已经写出来了。
当电脑中出现啦一个新的文档的时候,朱晓军迫不及待点开它。《昌南首富的投资失误——论朱晓军和天蜃集团之间的情与债》,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他隐约有一种错乱感。
“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点开文档,开始阅读。朱晓军有预料到里面会有一些说自己选择了错误的道路的文字,当然也知道自己这些下属并不会写的太过分。
“倒要看看他们会写些什么——话说这个开头挺引人入胜的。”
虽说和网络上面许多标题党的风格相似,朱小军还是从中读到了些许不同。当然,他也在心底劝说自己,这所谓的不同不过是自己的感觉,真正的内容差异还在后半段。
翻页之后,便读到了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批判的文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