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越手袋厂的生管主任,实际上,就是个杂工,根本不像正规的公司,管好你的一亩三分地,你就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不是的,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轻松,那么,工作的重担,从香港那边,从大陆上司那边,还有同事那边,慢慢地向你的肩膀上移动,稍稍地蚕食你,把你的一亩三分地扩大到二亩,甚至三亩的地盘,让你尽情发挥你的能力,所以,我就说过,在杰越公司,学到了在别的公司里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现在是时候谈谈我的工作与我的下属的情况了。
我有两个下属,一个叫黄芝蓉,一个叫喻东凤。都是湖南妹子。喻东凤是中专毕业,做事能力还是不错的,她主要负责开套料单,将这些单发给生产部领料生产。生产部补料也是找她开补料单,说白了,就是物控员。她开的这些单,是要交给我审核的,签名之后,才能交给仓库,让仓库把物料发给生产部生产。
而黄芝蓉则是每天拿着一个小本本,到开料组、钮压组、车缝组、包装组、丝印部统计每天的生产数量,起到管控生产线数据的作用,实际上是生产控制员,在台湾叫生管,在香港公司就叫生控员。我是不愿看她的统计数字的。整个成品都下线了几天,她的订单数还差一大截没完成的数量,简直是惨不忍睹。为什么我不想管她呢?她的姨夫就是总经理,谁也不愿意惹麻烦。这摊子的事,反正有人在顶着,我何必那么认真找不痛快呢?
我的主要工作是收到香港营业部(销售部)的订单查询(制造单,一单二用)后,到版房找陈建超要BOM单,将物料做成物控表的形式,再从仓库找到当前库存的物料数量,然后将己经确认订单的物料减去,最后确认未来的物料仓存数,有料则不用做物料申请,没有的情况下,则要提出物料申购。这个过程用管理方面的专用术语来讲是物料需求分析过程,这个过程用好ERP是个很简单的工作,然而,杰越手袋的电脑系统目前还做不到这点,所以,我就用Eel的函数来代替这个功能,倒也简单不少。
完成这个过程后,我就根据当前订单的情况,对当前车间的生产能力作预估分析,看看当前的订单在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然后,将这张查询订单,在物料采购齐后投入生产,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最后,将预交期回复给香港同事,让他们与客人商量,这个交期能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当客人不能接受时,他们就改交期,这时,物料采购时间和生产时间都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交货期要求。收到确认订单后,我们大陆就把信息传递到生产部,让生产部依照客人的要求排期生产。本来这个排期的事是由我来做的,但李经理因为没有什么事抓在手上,于是,就让他代我排生产计划给各部门,我也能偷个懒,他也愿意做。一拍即合,何乐而不为呢。
做完这一切,就是跟进物料到厂,于是,每周我就将欠料的情况,做个欠料表发给香港采购部,并打电话给他们哪些料,什么时候要交货了。让他们按时交货,还有一部分物料是大陆订购的,那么,就由大陆下单,所以,我就成了大陆的兼职采购下单员。
刚开始,我也没关注采购这个模块。按照我的职权,我就只能做生管这方面的事,有事就做,没事可以玩,都没人来约束你。
有一天,谭总让我打张采购单给大陆供应商,按照他手写的东西,我把它做好了。但有个价格让我大跌眼镜,那是一卷保鲜膜的价格,宽度相同的保鲜膜,在特美采购只要19元人民币,而在杰越公司则要49元,这可把给吓了一跳,我怕是我打错了,就拿着打好的采购单找到总经理。
“谭总,这个保鲜膜的单价是不是写错了,是49元吗?”我问。
“没错!是这个价格。”谭总很干脆地回答道。
一听这话,我也就算了,毕竟我是刚来,没有证据证明谁对谁错,更没办法证明比这个价格更便宜的物料。但凭着我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这件事我不说的话,如梗在喉,难受得不得了。
于是,我把这个情况,打电话告诉了香港的谭小姐,他是采购的头,价格方面他定夺,那是不错的事。我是这样说的。
“谭小姐,早晨!有件事我想说给你听听,希望你给个意见。”我于是说。
“什么事,你直说!”
“昨天,我在给谭总打采购单时,发现我们公司订的保鲜膜是每卷49元,当时,我以为,是谭总写错了,或者是我打错了。于是,我就找谭总核实了一遍,他仍说是这个价。当时,我就按照他写的价格,做好了那份采购单。
但是,我在特美那间公司打工时,相同幅宽与厚度的保鲜膜,在那间公司只要19元,那间公司在企石,而我们在主山,没有隔多远的距离,价格差距再大,也不会有这么大呀!你不相信的话,可以让那家供应商报价,不要说是我说的,看看量大时,是不是比我说的这个价格还低,估计像我们厂采购量这么大的话,15元就差不多了。”我把这个话告诉她听,不是说我在打小报告,而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不能知道外面的行情,却装作我什么都不知道。那样做的话,有违我的职业道德。
漏子是我捅出来的,这个漏洞补不补,那是他们的事,我管不了。从心里讲,我是不希望公司做冤大头,相同的东西,为什么要花那么高的价格,这不公平,至于其他的,我没有多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