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伯那领来的杂毛狗有些出乎池远的预料,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丑,全身黄黄的毛,就是头部有几片黑毛参杂着,最有特点的是狗的眼睛上方,竟然有两个黑色的圆,和狗眼睛大小一样,看起来像一对眉毛。
临走池远塞了两百块钱给宣伯,虽然宣伯坚持说不要,但池远还是给了,毕竟宣伯也养了一个月了。
领着狗,装着鸡鸭,池远回到了家里,怕鸡鸭会跑,便找来了一个竹子编织的半圆形的笼子给罩着。
这种笼子是以前爷爷拿来去鱼塘里罩鱼用的,比如家里临时来客人了,或者逢年过节需要吃鱼,就用这种笼子直接去鱼塘里往水里一罩,一罩一个准,罩住鱼了,再从笼子顶部的一个小口伸手进去抓。
给鸡鸭喂了几把米,又把拴在一旁的小狗给冲了一个澡,等小狗身上的水干了便牵进了家里大门里的一角。
在大门处右边墙上有一个专门的狗洞连通大厅和大门外,里面有一个狗窝,这还是以前家里养狗时搭建的,可惜的是那时候爷爷养的狗后面被人下毒害死了,为此池远还记得自己哭了好几天。
将狗牵引着进入狗窝,池远找来一个不锈钢的盆子,装了一些米饭和倒了一些菜汤在里面搅拌了下,递到小狗面前,小狗呼哧呼哧快乐的吃了起来。
其实乡下的田园犬很好养活,也不挑食,没有宠物狗那么金贵,又忠心顾家,如果要池远选狗养的话,还是会选田园犬。
看着小狗吃的欢快,池远知道,只要养个一礼拜左右,它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到时也不用怕它乱跑,因为那时候小狗已经可以认人了。
“看你还有一对黑色眉毛,以后就叫你小四了!”
池远摸了摸小狗的头,轻声说了一句,然后也不管它了,跑到水井洗了个手,走进厨房做饭了,忙活了一中午,现在也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看了看昨天赶集买的菜,除了吃掉的包菜,还有豆角茄子,池远看到茄子,想到了小时候奶奶经常做的一种做法,决定中午就吃这个了。
先把米放在大锅里煮了几分钟,然后捞起来倒进了蒸锅里,池远又放了一个隔层进去,把开了十字口还没完全断开的茄子放了上去。
这种蒸米饭的做法叫捞饭,虽然有点麻烦,但这样蒸出来的饭特好吃,松散不会成一坨一坨,也不会过于干硬,最主要还有饭汤喝,在池远记忆里,小时候干完农活回来,喝上两碗放凉的饭汤,那种感觉比喝冰可乐还畅快。
过了十几分钟,池远把蒸锅里的茄子拿了出来,把它们放到一个盆子里,倒水加上调料,然后放了两根九重塔,九重塔是一种香料,赣南的客家话谐音叫苝悍子,其他地区池远不知道叫什么。
这道蒸茄子,九重塔是它的灵魂,将放好掉料的茄子放进蒸锅继续蒸五分钟,就可以开饭了。
中午就这一个菜就行,池远不想浪费,搞两个菜吃不完。
没一会,一道香喷喷的九重塔蒸茄子就好了,池远拿着饭盆盛了一大碗饭,把蒸茄子的汁倒进碗里,夹了一个茄子,一口咬下,细细感受了下,有小时候的味道,但却没有小时候那种感觉,或许是物是人非了吧。
吃完午饭正好是十二点多,太阳正烈的时候,池远选择了回房睡个午觉,下午再起来去把菜地翻一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