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应允桂王请求的同时,朱由榔如愿的得到了湘桂商行从当地钱庄解来的五千两银子。
明初时朝廷严禁民间用白银交易,一直到了弘治朝,禁令才有所松动。
真正大规模银钱通用,那是万历朝之后的事了。那也是因为西班牙崛起,从南美运来大量高品质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否则中国根本没有足够的贵金属来满足日益达的商品经济需要。即便如此,真正的白银流通量仍旧不大。
此时的一两白银购买力约合后世的人民币三百元之多,此时的一个县官,年俸银不过四十五两。寻常五口之家,一年的开销也用不到十两。
五千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三百万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那个人均年收入普遍只有千把元的时代着实算得上一比巨款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边陪王氏写诗作画,游乐玩赏,一边又利用前世的化工知识试着炼制了一下牙膏,不过因替代山梨酸钾的酸醋,腌菜等成分太杂,以至于做了几十次试验后,朱由榔还是没能炼制出让他满意的牙膏,为此还变得有些颓废,最后还是在王氏的劝慰下,心结才稍稍解开。
期间也曾白鱼龙服到严廷英家做客了几次,两人一起评古论今,畅谈时事,朱由榔因为是穿越客的原因,对各历史问题的看法每每能一阵见血,个中原因都能分析的鞭辟入里,让严廷英十分惊诧佩服,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宛如知交好友一般。
一个月的时间眨眼即过,朱由榔终于在农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得到了批准建造郡王府的敕牒,因为此次建造的费用全由他自己承担,所以崇祯皇帝也大度的允许了朱由榔申请亲自督造的请求,在征用工匠方面也尽量给予了最大的便利,允许朱由榔调用广西的官营匠户,不过却要负责他们吃食供给。
有了朝廷敕牒在手,朱由榔便大胆的着手建造属于自己的府邸了。
十一月十六,王补真奉朱由榔之令,去桂林府左中右三卫所调了一些匠户前来商谈建府。
当天傍晚,王补真便回来了,带回了三四十个衣衫褴楼的老匠户,在知道郡王爷除了食宿外还额外给他们每日银钱五分的承诺后,这些工匠都是喜形于色,感慨这个冬日老婆孩子的饭食又有着落了。
他们都是世袭的匠户,两百多年下来,地位已经沦落到了连军户都不如的程度,军户至少还有点粮饷可拿,他们却是一个铜子都拿不到,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还得受罚,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艰苦。
朝廷没有工程的时候经常几天吃不到一顿干的,很多年轻匠户因为实在受不了这般剥削,都逃籍了,只有一些老匠户因为年纪大,身体不行了,只能留在卫所里熬一天是一天了。
大明的匠户有单独的户籍,是谓匠籍,只要身在匠籍,世世代代只能当国家的工匠,比同军户,却更像是国家奴隶。
这种不合人情的制度设计,当然出自于把一切问题简单化的太祖高皇帝之手,但这些弱势群体因为没有自己的扬声器,所以三百年来没人有兴趣关注这个问题。
朱由榔请来的这三四十个老匠户以前参加过诸多城堡府邸的修建,郡王府邸的规格大小他们也是门清。
按照大明礼制,郡王成年后便可去封地就藩,不过自明中期藩禁大严以来,郡王爵已然成了虚封遥领,郡王府邸一般建在城内,与亲王府同城,方便地方官府监控。
郡王府的规格也有规定,一般每位盖府屋共四十到七十之间。前门楼三间、五架。中门楼一间、五架。前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后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厨房三间、五架。库房三间、五架。米仓三间、五架。马房三间、五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