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刘虎终于又来到了那个熟悉的山口。查访张朝义,他感到无从下手,便来到这个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决定从这个山谷囗开始查起,看这儿能否找到有用的线索。
虽然许多天过去了,在这里打斗过的痕迹仍很明显。刀剑削飞的树技,地上蹬落的石头。还有那地上星星点点的,正在被风沙逐渐掩盖的血迹,这一切都显示着当初打斗的激烈。
可是在这儿找到点有用的东西很难。那伙人在这儿几乎没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一连两天,他对这个谷口以及当初康熙钻进的树林,地毯似地寻找,很遗憾,什么也没找到。
“这到那儿查?”望着空矿的山谷,他思索着。
他记得,在当初的搏斗中,自己队伍里许多人受了伤。对方也好不到那儿去,也有许多人挂了彩。他就用剑刺中了一个人的腿,受伤后那个人很快撤出了战斗。
这些人受伤后是怎样走的,去了那儿?他们也需要要治疔,又是怎么医治的?
他觉得,如果某地忽然出现大量受过刀砍剑刺的受伤者,这个地方绝对不正常。
对,就从查找这些受伤人员开始。
按照这个思路,他装扮成一个卖杂货的,每天挑着货担,走街串巷,穿行于卧虎山的各个村庄。访问那些郎中,大夫,问他们近期可曾大量收治过伤员?向村民打听,最近有没有发现那儿有受伤人员聚集。
在查伤员同时,还没忘了查鹿的事。民间人士一致反映,没见过那个地方养鹿。
两条路都走不通,都碰了壁。刘虎很焦急,转而失望。
贫穷的山村,质朴的村民,你问他们什么事,他们都会告诉你。甚至从这一村,还能打听到另一个村的事。在这样一个几乎透明的环境里,那儿做了事,出了什么稀罕事,很怏就会传遍四邻八庄,保密很难。
也就是说,那些人藏身于民间而不暴露身份,根本做不到。村民互相认识,勾通密切顺畅。一个庞大的组织深藏民间几十年,理论上可以,要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在乡村寻找这些人的的热情,最后渐渐冷却下来。即然排除了村庄,那就只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人藏在山上,和山里的土匪融合在了一起了。
其实这个想法最初就有,只是不知道那个山头嫌疑最大。在排除了民间之后,别无选择了,刘虎的目光自然就盯上了那些山寨。
敢跟皇帝叫板,这山寨肯定具备一定的实力。似乎,这一下子淘汰掉了许多势力弱小的山头。
然而中国又有一句俗话,叫池小王八大,坑小野货多,很有哲理。意思是越不被人看好的地方,越可能藏有逆天的秘密。
最后,刘虎决定,对这些所有土匪盘踞的山头,不论其势力大小,一视同仁,无差别地走访一遍,不遗漏一处可疑点。
说干就干。
但是怎么进入这些土匪的老窝,刘虎有些犯难。
他从没跟山贼土匪打过交通,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传说这些山匪都是老油条,个个老奸巨猾,心狠手辣,且又都有疑心重的特点。怎样进山加入团伙,怎样获得他们的信任,以致如何全身而退,这些问题都得考虑好。
因为每个山寨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土匪头子又性格不一,有的奸诈,有的豪爽,那一处出了纰漏,后果不堪设想。
他决定先从几个势力较小的山头开始,以积累和土匪打交通的经验。
这些小众土匪,由于力量小,几乎不可能敢与正规军对抗。对这些山寨的摸底,没费多大劲,便摸了个一清二楚。
完全出乎预料,这些山上的土匪,并不象传说中那么神秘。
原来,这些土匪都是由附近的山民组成,成份并不复杂。都是一些没有土地的百姓,为了生活,而跑上山去的,完全是自愿的。
进山寨也很容易,只要有人引领,肯定被山上收留。即使没人引领,你自己也可以上山。
这个地方山头多,是有名的土匪窝子。每伙土匪都想扩弃自己的实力,把自己做强做大,也就格外欢迎去上山的人。一般情况下,对人员管理的也不怎么严格。你想入伙就来,想不干了,就下山,一般情况下没人管你。
刘虎访问了许多干过土匪的人,都这样说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有过几次上山入伙的经历,而且还是跨山头,服务于不同的山寨。
在他们看来,各山寨的管理方式大同小异,即粗暴又人性化。面对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上山的穷苦百姓,精细的管理方法他们无法接受。除非你寨里条件好,百里挑一,才由资格对上山人员进行挑选,设置门槛。
从访问土匪到实地考察,刘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每个存在土匪的山头,生存环境都差不多。山上本身不生产任何东西,只有消费。吃的用的,一切生活物质,全靠山下供应。方法主要是抢劫,拿山上弟兄们的生命,换取物资,以求生存。
当然,敛财还有另一种渠道,那就是收保护费。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有时候,山下的一些富户也会主动孝敬一些,不过这样的事例越来越少。那么多山头,都是爹,孝敬谁呀?这时候,山上就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子弟绑上山,让他们用钱来赎,迫使他们为山上出点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