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第161章绿帽子
&esp;&esp;李寂慢悠悠地说道。
&esp;&esp;“本王和太子带来的那些钱粮,已经差人发放下去。
&esp;&esp;但这样做只能解一时的灾情,想要来年不再出现洪灾,还是得修建水渠和堤坝。”
&esp;&esp;罗允眼睛一亮!
&esp;&esp;他从去年刚到伏安县上任时,就想要修建水渠和堤坝。
&esp;&esp;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涝带来的问题。
&esp;&esp;只可惜高县丞不愿把钱花费在这种与他而言没什么好处的事情上,县衙内所有人都站在高县丞那边,他这个县令的命令根本传达不下去。
&esp;&esp;导致修建水渠堤坝的计划一再搁置。
&esp;&esp;这一直都是罗允心中的遗憾。
&esp;&esp;此时昭王说的话,等于是给了罗允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
&esp;&esp;他急忙附和道。
&esp;&esp;“王爷所言极是!
&esp;&esp;修建水渠和堤坝与本地百姓而言,不仅能大大减少洪涝带来的损失,还能帮助本地百姓灌溉田地。
&esp;&esp;一旦水渠修建成功,将会大大地造福百姓!”
&esp;&esp;这种福利可不只是短时间内的,它可以延续很长时间,说有百年都不为过。
&esp;&esp;李寂将自己的想法徐徐道来。
&esp;&esp;“我们从高家、邓家、曹家搜出来的藏银共计五十万两,应该足够你们伏安县修建堤坝和水渠了。
&esp;&esp;这件事短时间内完成不了,本王又不能在这里久留。
&esp;&esp;本王现在将这件差事交给你,希望你不要让本王失望。”
&esp;&esp;罗允心中无比激动。
&esp;&esp;这种激动比他被洗刷冤屈、死里逃生还要更强烈。
&esp;&esp;他重重地给昭王磕了个响头。
&esp;&esp;“昭王殿下为伏安县百姓做的一切,下官铭记于心,永世不敢忘记!
&esp;&esp;待堤坝和水渠建成之日,下官定要为您立下石碑,用以纪念您的大恩大德!”
&esp;&esp;若换成是别人,听到这种话肯定是要拒绝的。
&esp;&esp;因为要顾及到太子的感受。
&esp;&esp;万一太子心生嫉恨怎么办?
&esp;&esp;可李寂向来我行我素,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再加上他如今跟太子撕破脸了,他就更加不会在意太子心里会怎么想。
&esp;&esp;他甚至还有几分期待。
&esp;&esp;不知太子得知伏安县百姓要立碑感谢昭王的时候,太子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肯定会很精彩。
&esp;&esp;李寂笑眯眯地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esp;&esp;待罗允被人搀扶着离开了,花漫漫这才从屏风后走出来。
&esp;&esp;刚才昭王和罗允的对话,她全都听到了。
&esp;&esp;她用一种充满崇拜的眼神看着昭王。
&esp;&esp;“王爷您真是个大大滴好人!”
&esp;&esp;没想到昭王平日里总是一副冷漠无情的样子,现在居然主动关心起了伏安县的民生问题。
&esp;&esp;李寂扫了她一眼,立刻就知道了她心里的想法。
&esp;&esp;他往后一靠,懒洋洋地说道。
&esp;&esp;“本王只是懒得运那么多银子回京而已,太麻烦了。”
&esp;&esp;花漫漫才不管原因如何,反正结果就是昭王做了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esp;&esp;她笑眯眯地说道:“伏安县的百姓们一定会很感激您的。”
&esp;&esp;李寂对此并不是很在意。
&esp;&esp;那些人感激他,仅仅只是因为那些人从他身上得到了好处而已。
&esp;&esp;倘若哪天他无法再给予那些人好处,那些人就会弃他如敝履。
&esp;&esp;趋利避害,这便是人性。
&esp;&esp;太子原本是打算将那五十万两白银带回上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