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将军庐墓(二)
纪山虽然并不险峻,其西北却与荆门当阳诸山相接,林密谷深之处,不可胜数,无晦老僧领着杨宁、青萍二人从龙眉寺的后门走出,沿着山道一路前行,无晦老僧虽然年老病弱,但是足下却毫不迟滞,行走如飞,不过一拄香的时间,杨宁和青萍便觉得两侧的山峰渐渐陡峭起来,不似纪山一般低矮平缓。 青萍略知天下地理,心中明白已经进入荆门诸山的地域了,四下望去,只见所经之处林密谷深,兼且幽涧罅隙,岔道横生,若是无人引领,只怕极易迷失道路,怪不得武叔选了此地作为双亲的庐墓,爹爹生前杀戮太重,镇守江陵之时又深深得罪了郡中豪门,若非这样隐蔽的所在,只怕会被他人掘了坟墓,想到此处,青萍只觉心中五味杂陈,甚至怀疑是否先人的罪孽太重,苍天才将之报应在自己身上,不过她性子本极刚强,千般思绪一闪而过,即便如此,又有什么要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谈何连累,若能偿父亲旧愆于万一,死又何怨?
杨宁瞥见青萍神色渐渐苍白,知道她耐不住山路崎岖,便伸手挽住青萍腰身,扶持她前行,青萍略略挣扎了一下,终于还是放弃了,其实他们两人之间的亲密早已超过这种程度,只是对着父亲昔日的仆从,青萍不免有些羞赧,才没有一开始就让杨宁携带,无晦是刀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人,眼观四路。 耳听八方,自然发觉了身后这对少年男女地亲密举动,却没有不满,唇边隐隐漏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脚下渐渐放缓了步伐,似乎有意让杨宁和青萍两人培养感情一般。
前行了十余里,无晦突然折向一片密林。 杨宁和青萍抬眼望去,只见林木森森。 藤萝交织,虽然是隆冬季节,仍是黑压压的一片,根本看不到路径,正在惊诧之间,只见无晦飞身跃上林梢,向北飞掠而去。 杨宁和青萍对视一眼,心中隐隐有些明白,杨宁伸手将青萍负在背上,向无晦追去,他的轻功可谓天下无双,即使背着一个人仍然是如幻如影,若非为了迁就无晦的速度,只怕连点影子都看不到。
越过这片绵延五六里的密林。 眼前赫然开朗,看见一片百余丈方圆的坪子,绿草如茵,香花点点,虽然是隆冬季节,此地却是一片*光烂漫。 衬着密林边缘皑皑白雪,美景中透出丝丝奇异。 坪后是一面高达三四十丈地峭壁,两端没入密林,影踪不见。 这片山崖应是荆门诸山的一脉,紫红色地岩石上连绿苔都不见,峭壁森然,光滑如镜,半腰间却有缕缕泉水自罅隙中汩汩流出,顺着崖壁飞坠而下,五丈之内犹成水线。 其后撞击在一块突兀的山石上。 散落成如烟如雾的一道珠帘,阳光照耀之下。 只见其中隐隐藏着一道七色彩虹,摇曳多姿,变化万千。 那道流瀑在山崖下汇聚成潭,潭水漫溢成一道溪流,自左向右划出一道圆弧,将大半个坪子围绕了起来,溪水清澈见底,溪中之鱼不足寸半,在乱石间嬉戏穿梭,如在空中游戏一般,水声潺潺,如聆琴韵,更兼水面上冉冉升起的淡淡白雾,如梦如幻,令人望之恍若仙境。
杨宁随着无晦轻轻飘落在溪边,目光落到溪水之上,不禁微微一笑,虽然并没有伸手入水,但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融融暖意却令他心有所悟,显然这道溪水竟是岩壁中温泉汇聚而成,这小小坪子,四周有密林峭壁遮住寒风,地上又有温热的溪水灌溉,难怪竟是四季如春,隆冬季节仍然姹紫嫣红。
目光掠过溪水,杨宁一眼瞧见坪子正中那两座紧紧相连的坟茔,上下浑然一体,俱用紫红色地山石砌成,惟有两块墓碑却是洁白如玉,左首一方上面镌着“血手狂蛟尹公天威之墓”,右侧墓碑上则是“尹门王氏灵枢之墓”,这两行大字虽然颇为拙劣,却是力透石碑,一笔一划都是恭谨无比,可见题碑之人心中的敬佩钦服。 坟墓左右,各有一圃绿叶白花的兰花,虽是野生,却似有人精心照料,畦陇分明,幕后四周更是芳草如茵,野生雏菊宛若星星之火,触目可见,惟有墓前一块空地却是清理得干干净净,连半点残枝碎叶都无,供着香花祭烛,显然经常有人前来祭扫。
看了半晌,杨宁不觉出神,正在怔忡之际,感觉到背上的青萍伸手轻拍自己的肩膀,这才恍然想起自己还将青萍背在身上,不禁汗然,却也没有立刻将青萍放到地上,而是掠过那条宽不及丈的溪水,沿着通向两座坟茔的羊肠小道走到近前,才将青萍放下。
青萍纤足落在紫红色的山石铺成地墓道上,目光在两块墓碑上流连多时,两行清泪不禁滚滚而下,喃喃道:“爹爹,娘亲,青萍当真不孝至极,十余载江湖流离,竟不曾亲来拜祭。 ”话音未落,便已在坟前双膝跪倒,顿首于地,泣不成声,不过片刻,裙袂已经被泪水濡湿。 杨宁虽是素来高傲,但这两座坟墓中乃是青萍的父母,便也跪倒在青萍身旁,拜了三拜,然后缓缓放出真气,驱散周边的水汽,免得青萍羸弱的身子不小心受了风寒。 无晦业已渡过溪水,见青萍如此悲戚,也不禁老泪横垂,在青萍、杨宁身后跪倒,顿首无语。
哭祭一番之后,青萍转过身来,对着无晦顿首下去,泣道:“武叔大恩大德,青萍虽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于万一,若是青萍所料不差,先父母的坟茔必是武叔亲手营造,不曾假手他人,此间一草一木,这些年来也多亏武叔日日照拂,青萍有亏人子之道,若非武叔,只怕父母连葬身之地也不能保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