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明星的概念大概在1974年三月的米国提出,那一年米国《人物》杂志正式面世,而每期《人物》杂志封面的人物,就是被公认的明星。”
“《人物》杂志内部,对谁上封面有一套固定的选拔标准:一、至少得有80%的读者认识她。二、他/她身上必须有一个现在大家都想知道的事情。三、符合上面两个标准的,还要按照以下顺序排序,也就是说明星其实是有等级的。”
“年轻的优于年老的,貌美的优于貌丑的,有钱的优于没钱的,电视明星优于音乐明星,音乐明星优于电影明星,电影明星优于体育明星......排序最低的,才是政治明星。”对于老程的侃侃而谈,台下众人听的津津有味。
难得的元旦假期,原本应该在家里舒舒服服躺着吹空调看电视,没想到被强迫来开年初大会。原本以为是无趣的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再次听一遍都会背诵的套话,没想到老部长却不开会反而讲起了故事,这样的感觉......貌似也不错呢!
见到众人齐刷刷看向自己的眼神,老程点点头继续说道:
“之前说过明星=像我们+超越我们。人们对明星其实有一个‘亲密错觉’,演艺明星从不高高在上,他们总是表现得轻松自然,说的都是家常话,互相称呼都直叫小名,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我们时常见到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琐事,感觉他们就是我们朋友圈的一员。”
“这种亲密感是一种错觉,事实上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都对这位明星有亲密感,他根本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们一点都不在乎,我们反而希望他的粉丝越多越好,我们就愿意看到他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赚很多很多的钱。就好像我们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一样,”
“这就叫像我们又超越我们。不像我们,我们不感兴趣。不超越我们,我们觉得没意思。而且现在的明星和过去的艺术家很不同,明星收割注意力的商业模式变了。”
“过去的明星靠的是演技谋生,而现在的明星靠的是自己的名望。在这个朋友圈的时代人们对于明星的私生活越来越感兴趣,对演技和艺术越来越不在乎。”
“比如现在米国有一类特别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完全由普通人出演,这些人不需要演技,不需要会唱歌,也不需要是任何领域的达人。”
“节目就是把一群俊男美女聚集在一起,比如一个岛上,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互动,并且用遍布房间的隐藏摄像机,把他们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像观众播出。”
“结果观众看的是如醉如痴,不可自拔!这不就是华国目前最火的网络直播么?不需要任何剧情,观众都爱看主播们在干些什么,而主播呢,根本就不需要干什么。”
“像我们的机制,就是演艺为0的普通人也能当明星。超越我们的机制,就是有名仅仅是因为有名,因为有名所以有名。”
“怎么出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出了名以后怎么经营这个名望。每个时代的人都崇拜名人,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把明星做成了产业!”
说到这里,老程感慨了一番,看了看台下的反应。
会议圆桌下方众人神态轻松,没有了之前奋笔狂记的场面,大家都把老程的话但做故事来听。
“好了,废话也不多说了,我们来做一个总结。广告人可以理解为将一件事情广而告之的人,最早的广告起源于米国,媒体一开始就是媚俗的,注意力才是广告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取得注意力就能摆弄人心。”
“宣传比广告更加强横,为了掌控注意力,媒体、广告主和观众陷入了三方博弈,现代明星收割注意力的商业模式靠的是‘名望’,米国谷歌和脸书靠互联网站着挣钱,它们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推送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