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府派人打听,二月初十,恰逢于庚父亲七十大寿,刘知府派人送了份厚礼,贺单上写:“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敬祝尊公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见贺礼收了,几日后又给于庚递了一封信:“东平府牛马走刘贺,拜少卿大人足下。少卿大人垂青,降卑职以大任。奈何卑职微贱,确是无力而为之。大人万望勿怪。
卑职得奉此职,竭心尽力,诚惶诚恐。未敢有所图谋,但求保卒余年,终日身履薄冰,战战兢兢,岂敢与人结怨。
今闻京郊战乱,卑职誓与鞑虏决一死战,为京城首防尽绵薄之力。万望大人,不记小人之过,垂怜小人之志。卑职不胜感激,谨记大人之恩。”
于庚见刘知府说话明白,做事又通达人情,怪不得升迁如此快。知此人日后,前程不可限量,便放弃了利用他的想法,开始有意拉拢他。
于庚命人写了回信,无非是说,愿与贵府结盟,一并为朝廷溯本清源之事出力。
刘知府再回信,表示诚惶诚恐,万分感激。
一来二往,二人交流便多了起来。
刘知府念着第二桩事,京郊不断有人失踪,他已经派了各地县衙调查,仍是毫无进展。回报的人只说:“大人,那些人是夜里被捉走的,家人都未有发觉,一觉醒来,那人就消失了。”
“迄今为止,失踪人数是多少?”
“不算战乱逃亡的,总共是四十九人。”
刘知府心内一惊,这不过三天的时间,又涨了二十七人,说明如果不能及时制止,这恶人只会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刘知府给各地县衙施压,说七日内若是不能破案,免职的免职,坐牢的坐牢!
县衙老爷们实在无计可施,甚至亲自上阵,派上人手日夜不眠,但说来也怪,仍然是每天清晨都有人报失踪!
各个县衙老爷战战兢兢,这乌纱帽子戴不住就算了,这脑袋希望能暂且留一留。
刘知府实在无奈,说:“实的不行,咱就用虚的。来人,请上次的黄道长前来捉妖。”
手下人跑去岛上,又回来,报:“大人,黄道长家中无人,问邻居皆不知去了哪里。”
刘知府急得转圈圈,问:“快把你们认识的,不管僧的道的,统统给我请了来。”
手下人面面相觑,只得告辞了刘知府,各自寻人去。
这边黄道长没做别的,因和刘娘娘约好的日子到了。
黄道长来到刘娘娘家,已经有四位陌生人在了。果然是两位道友,两位高僧。六人互相施礼相见,便一起去到山沟间一个村子里。
乍看这里,就是个被人遗弃的村,零星的石头房子,院内,屋顶上都长了长长的杂草,房子隐于草间,荒凉无比。
黄道长他们一进村,就感受到一股阴气,六人一并踩着杂草前行。越往里走,越觉阴气压头。
来到一个房子门前,几人合力推开木门,听见一堆东西“哗啦啦”地坍塌了。
几人定睛一看:“是骷髅!“
一堆骷髅白骨堆积成小山的形状,个个面容狰狞!
那二位僧人闭眼念了几句“阿弥陀佛。”
刘娘娘数了数,说:“四十九个。”
黄道长说:“这妖孽!果然是它干的!”
刘娘娘愤恨地说:“开始吧!”
六人各自布了阵,在院内坐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