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坚俯身从最后死去的骑兵身上,拔出那支四羽大箭,顺手在死尸身上擦拭干净血迹,又装回了箭袋。
他惯于使用的这种四羽大箭,比较少见,补充不易,所以但凡有机会取回来,例行收回。
这五个骑兵的坐骑,除了一匹拖着尸体跑远了,其他四匹都呆呆的各自站在原地。
铁石坚挑了两匹良马,将缰绳拴在自己马鞍上,跟在胯下马身后,以备这匹马累了换乘之用。
刘长风的焦尾驹乃是画妖,只需他时不时的在早晚课的时候,放回浴马图,让它蹭一点供奉三清祖师的香火,便可保持精力充沛,平时饮水吃草都甚少。
两个人再度出发,循着白莲教匪的踪迹一路追赶。
这些投靠敌国的白莲教匪,已经习惯了像以游牧为主的大荣国一样,春夏秋三季放牧种田,冬天无事可做的时候,就翻越边墙,进入大羽国境,劫掠人口牲畜粮食等等,为祸甚大。
此时的大羽国,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满身是病,早已不复立国之初的帝国雄姿。
朝中是权臣和宦官狼狈为奸,欺上瞒下;地方则是贪官污吏横行,压榨盘剥老百姓,有如虎狼。
边关的官兵,则是官不敢战,兵不愿战,甚至很多官兵见了敌国的铁骑便掉头逃窜,事后杀一些平民百姓,斩下首级冒充敌军,以此请功领赏。
此时的大羽国,早已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
东北边境是大云国大兵压境,东南海疆是倭寇浪人和西方红毛鬼横行,西北就是这大荣国连年入寇。
每次铁石坚向刘长风讲述这些情况的时候,两个人都会感慨良久,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强烈地涌上心头。
但每次刘长风也不忘了给二人打气,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只要不停努力,就总会对国家有所助益,这样的人多了,未尝不能扭转这必死之局!”
再说这向北而去的白莲教众,因为裹挟着大量掳掠而来的人丁牲口,行路甚是缓慢,很快就让刘长风和铁石坚追上了。
可是这大股大股的白莲教众,人数都有上千人,两人胃口再大,也是难以吞下,只能在外围抓个活口,逼问铁小妹的下落。
只是这白莲教掳掠的人口何止千百,兼且正在行军途中乱哄哄的,要想在这里面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两人接连寻到了两股大队白莲教众,除去杀了几个外围的斥候,一无所获。
这天晚上,两人寻了一个破败无人的土堡,升起火堆,暂避风寒。
铁石坚随身带的干粮早已吃光,刘长风这几天就没吃饭,一直在辟谷。铁石坚随军征战多年,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早已习以为常,也不觉得难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