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在14岁的时候被父母移民美国,尽管他自己很不情愿,因为在初中就开始早恋的他有一个很可爱的女朋友,但是14岁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反抗力,在一顿哭闹后他还是来到了美国。
来到美国西雅图的陈越开始上高一,因为美国小学5年,高中4年。中国上初三,美国就开始上高一了。英文学的不算快,但是足够跟上学习,但要想上好的大学以这个英语无疑是异想天开。
不过美国与中国教育上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学习成绩在美国的教育体系里并不是录取一个学生全部的要求:美国教育对于高考分数在大学录取中只占了40%,剩下的简历占了10%,社会实践(主要是义工)占了20%,课外兴趣爱好又占了30%。当然,你要是高考能考满分(08年左右美国高考比较简单,华人孩子考满分的比比皆是),其他的也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如果你高考考的不好,那其他的加分项就一定要好好努力了。
在父亲的朋友一阵忽悠之下,陈越的课外兴趣加分项便被定为了高尔夫球。这里要说明一下,课外兴趣可不是说你会打会玩就可以了,你如果想上大学加分的话,在高中阶段至少也要做到洲际比赛前10名的成绩。美国打高尔夫球投入成本非常的低,除了初期的装备投入(1000美金左右),每个月的投入不会超过300美军,陈越父亲抽烟就不止这个钱。所以相比于国内,高尔夫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平民运动,有着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陈越父亲自然想要他好好学学高尔夫球,在国内这可是贵族运动,学好了以后回国做生意还可以装装B,跟他的合作伙伴得瑟得瑟。
陈越开始了悲痛的练球生涯,每天放学后(美国高中放学在1点到3点之间)就到绿茵场上挥洒汗水,每天挥杆不下1000次。陈越不是什么勤奋的人,可惜有个勤奋的爹,从陈越第一天开始打球开始,陈越练球,陈越他爹就更着一起练球,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让他偷懒。高中4年,每年365天可以练上360天的高尔夫球,也许陈越不是什么天才,但是在这样的努力之下,勤奋(被逼勤奋)还是收到了回报。高4,陈越在高中高尔夫洲际赛中拿到了第4名,获得全国赛的资格,随后又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了第11名。
虽然陈越的学校成绩不怎么样,最后还是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尽管没有拿到奖学金。(斯坦福非常重视自己的高尔夫球队伍,常年大学联赛前5,他们有专门的高尔夫球奖学金)
陈越的人生似乎一番风顺,但是如果这是真的就不会有这本书了。
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陈越的父亲吸毒过量去世了。陈越母亲在陈越来美国以后的第二年去世了,老陈为了忘记痛苦开始吸上了大麻。当年华州大麻还不是合法的,大麻质量参差不齐,陈父吸了过量的劣质大麻,死在了他公司的办公室。(就这样,陈越进入了起点孤儿院)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陈越失去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在给父亲办葬礼的时候发生了车祸,差点就可以跟着一起下葬了。最后还是活了下来,可是右腿骨折,永远失去了打高尔夫的能力,实在是现实版的膝盖中了一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