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重重迷雾,唯有八字而已……
可哀!可痛!可悲!可叹!
……
尼古拉二世得知了清廷和清军不出意料的表现,心情复杂。他曾经给自己起了一个昵称,库伦1911,就是在追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那段最惨痛的又被最彻底地忘却的历史。
“蒙古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邻国,两国及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当回忆起联播的这则新闻,尼古拉二世不知道应该哭、应该笑、应该吐、应该骂……
“不想重蹈覆辙,唯有自强……”
俄国能战胜历史吗?能避免“俄白(白俄罗斯)友谊源远流长”吗?
能!应该吧?
……
此时,东路俄军不断向西、南发展进攻,夺取大片土地。向西的俄军于3月13日攻克包头,15日克巴彦淖尔,17日克乌海。与此同时,向长城一线攻击的俄军渐次占领凉城、清水河、准格尔旗、鄂尔多斯,至毛乌素沙地后占领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
至乌海沦陷,俄罗斯满洲军团损失了408人、158匹战马,另有300多人受伤。损失与占领的地域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当年左宗棠力主出兵收复天山南北时这样讲述天山南北的重要性——“重天山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卫京师”。也就是说收复新疆才能保障蒙古,结果讽刺的是,新疆保住了,更重要的蒙古地区却丢了个一干二净。
……
军事行动是最旗帜鲜明的外交态度。俄军在蒙古地区有兵力约三十万,在满洲还有十万兵力。在外东北有十五万兵力。
另外,在中亚,约二十万俄军正在与不及其总兵力一半的英国陆军对峙。
俄军在鄂木斯克为中心的地区还有十万兵力作为预备队,由此可得,俄国总共在亚洲的兵力,达到约850000人!
这样规模的部队其实对于俄国在远东进行的战争,不算十分庞大。尼古拉二世已经称得上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了。当然,杀虎口的清军和下喷赤对岸的英军肯定不认同这种说法。
……
俄军的进攻还没有结束。
河套以西,人烟稀少,俄军越过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善、额济纳、乌兰套海尽被俄军收入囊中,西路俄军也由外蒙古西部入内蒙,占领甜水井、哈珠,3月23日与东路俄军西进部队会师于塞汉陶来。3月25日,俄军把清军逐出绿园,赶至鼎新,漠南战事结束。
另外,前已提及,3月19日,北路俄军进入内蒙,旋即向西南方的包头挺进以支援东路俄军的银川战役以及此后进入宁(古为河南地一部)夏的作战。
……
19日,银川战役开始。然而该战役仅仅持续了一天——这时候宁(古为河南地一部)夏几乎没有武装力量,宁马根本不存在,马福祥根本就没想到将来会被打发到宁(古为河南地一部)夏这个“贫瘠之地”。
20日俄军克银川,21日克灵武、吴忠,22日克盐池,23日占领中宁,24日占领中卫、同心。25日克兴仁、海源,26日俄军袭占清军已经溃逃的固原城,前方已是六盘山。
27日,ww.ksh.m俄军兵不血刃占领西吉、彭阳、隆德(因为是俄军一到直接投降)。3月28日俄军攻克泾源,清军败逃平凉、华亭,俄军完全达成了作战目的,“塞上江南”已经操于俄人之手。这种丝毫不落后于“八月风暴”闪电战的速度,只有在清军(炮军也不至于如此)的衬托下才能取得……
清政府的朝堂上下,目前可谓是暗流汹涌。各派势力都是实力派演员,策划着各种阴谋诡计,准备互相攻击,袁世凯也遇到了一些麻烦,由于他“缓进避战”的行为,一些势力指出他妄图保存实力,居心叵测,有不臣之心——倒是没有一个字是诬蔑。
尼古拉二世此时在夏宫,津津有味地想象着清政府内部正在上演的精彩纷呈的宫斗官斗,如果让他去湖(鄂)北为了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后建设强大中国的伟大事业艰苦奋斗,指不定会被那些官僚和阴谋家玩成什么惨样,然而俄国是列强,尼古拉二世是沙皇,一个东方落后国家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对于俄国陆军的枪炮而言,没有半点抵抗力,清廷上再多精明、善于搞阴谋的好手,到头来统统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了——眼前这份俄历三月十五日的报纸就是明证,上面的头条内容就是俄罗斯帝国政府今天宣布“保护”蒙古地区。
在当前这个时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被“保护”之后将要发生什么,已经不需要细看国际局势砖家的分析和评论了。
……
“东方事了,现在西方又要风云突变了!”尼古拉二世把目光投向了直布罗陀海峡的那个港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