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乱世豪雄篇 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49节(1 / 2)

加入书签

郗虑赵松立明白了玮的意。昨天学发生事,丞大人已知道了,而且马提出了个诱人无法拒的建议。但这位相大人不会如慷慨,现在正扎在改的旋涡,以他事的一风格,巩固新地位的的绝不仅是为从改制涡里摆出来,能还有大的目

和赵松忑不安,担心老郑玄被玮利用。老师经七十岁了,不起大大浪的腾了,李玮以冠之龄随大将征伐西,久历场,其手为云手为雨本事早十几年名震天了。此说出来每一句都有深,万万能轻率应,以害了老和新经。

李玮微一笑,对两人谨慎和忧不以意。

“昨天,大师发的是高隆。”玮慢条理地说,“高隆是什人?他泰山平人,祖就是本初年著的经学师高堂,其家学,历都有人任太学士,乃州世宗。高堂隆老师是?孔融。”

堂隆曾泰山郡守薛悌中出任邮。有薛悌和尉发生执,此一怒拔,要杀山都尉,后来因此事遭弹劾,孔融竭保下了。孔融谋被诛后,他受到连,被职归家。”

堂隆发后,响者很多,而新经派的崔、赵商、公孙方、王基,有两位人……”李玮手郗虑和松,“们都是师的高,立即身而出,奋力驳。那么,我想问下,你的对手谁?”

郗虑和松若有思。

“如果我消息正的话,先响应堂隆的王朗、歆、宋、颖容、王凯和访。”玮看到人都不话,只自己接往下说,“王朗徐州东人,他”通经“闻名于。他的师是杨,就是傅杨彪父亲。歆是青平原人,他的老也是杨。宋衷颖川人,和水镜生司马操齐名,以研习著名,的老师杨赐。容是豫陈国人,他师从赐。董、董访弟的老也是杨,而两上次能脱张邈、孔融谋案的牵和杨彪保护有大的关。王凯兖州山人,出世家,祖是大王畅,父是王,他的师是杨。”

玮说完,笑吟地望着虑和赵。两人自惊骇,寒意层。李玮目的暴了,他对付杨了,要击以杨为首的洛士人

们是不以为我对付太大人?”李玮似看破了们的心,捻须笑。

人愣然。难道不

经是对古文经的融合,是集今文经学大成。为是融,所以要兼顾种经学优点,时也要顾到两经学的点,这难免遭诟病。”

李玮豫了半,后边没有说。他身份殊,说份量重,对经学能随意价,以造成不影响。

郗虑和松很想道李玮新经的法,而这种看很可能接关系朝廷国的修订,关系到经地位,所以两互相看,不约同地指了书房门。赵抢先说:“大,今天们关起来说话,说到哪到哪,门就忘,绝对不出去。”

李玮笑,想片刻,续说道:“新经够成为学,是其必然因的,仅仅是为朝廷需要。”

两百来,古经学不发展,于打破法家法及今文、古文经融合,到了很的推动用。

文经学本上是民间传,因为习者少,学习者要广泛师。贾之父贾曾先后刘歆、恽、谢卿等大学习,固和马也是“学无常”,郑更是游在外近十年,访名师儒。广求师再上有条阅读各著述,使这些大们能吸各家各之精华,而不必泥于一之学说。

研习文经学大儒很人不受名利禄诱惑,在博学思,所大都能受章句学的束,如桓、班固、韩融、植等人古今学,好研精不守章

、孝灵帝朝,官和外轮流把权柄,终导致党锢之的发生。在王权微的情下,今经学在政上的用微乎微,相一部分儒名士即转入学术性经学研之中。古文经没有严的师传统,正适合此偏于纯术性的究。几年的党之祸,然打击士人参,但造了一大通儒,郑玄大就是其的佼佼

经学在理上对学的贡非常巨,其重原因就古文经家们都以研究问为宗,不受法家法约束。无师说章句,然就无法家法言,这即成为榜师法法的今经学家制古文学的一至关重的理由。所以,文经学争取官地位,文经学儒士们想进入堂,则须破除守师法法的陈

文经学有力的战下,文经学家各派了共同御对手,不得不除内部宗派藩,取长短。此他们也到了古经学学的影响,其内部师法家也开始渐削弱。大儒张习,但兼通数,因此掉了博职位。儒生们为他学高深,意从其习,弟上千。种混淆法的做渐渐受儒士们欢迎,至盛行太学之

今文经中的正派仍在图维持法家法其章句学的权地位,在学习径增多,学术交和论争繁,各学说的点和弊都日益显的形下,仍求儒生尊一师说,守家之学做法越越行不了。

顺皇帝,曾规诸生举廉,务试家法,但此后经术举孝廉的生中,许多不守家法博学多的人物,如服虔为太学后精研,被举为廉。可“试家”的规未能严执行。植大师古今学,不守章,竟被为博士,郑玄大更是不一师之的博学士,也征为博。由此见到了灵皇帝,连太博士的法也开动摇了。

自光皇帝以,本朝生大都习两经上的学。而且文经学起后,、古文兼治成一时的尚。儒们越来向着通的方向展,相大一部甚至学五经,有不少是今、文兼修,且兼治纬、数,比如邕、荀、杨彪、郑玄大等人。

另外,文文本正定和一,也大促进“通学”的发展。在经学授中,为师法法的不,以及、古文的不同,经文文的差异常大。文不统,经说然更无统一,些儒生了谋取益甚至在经籍字上作脚。所自本朝后期开,经文本不断正定、一,规最大一是熹平年,孝皇帝下,令五中郎将溪典,禄大夫赐,谏大夫马磾、议张驯、说,太令单扬人正定经文字,并由蔡书丹于,立于学门外。

古文学的发,今文学的衰,师法法的淡,经文本的统,种种实证明,今、古经学的通是必的,郑大师的经成为学也是然的,人可以动新经地位。

郗虑和松闻言,大喜过

是大汉丞相,一位年的丞相,他的仕至今看还是非辉煌。很长一时间内,李玮的位无人以替代,他对新地位的定基本可以代天子,表朝廷。有了李这句承,新经天下稳后将得迅猛发,郑玄师在新中的巨地位也了坚实保障。

“但是,新经有个不足地方。”李玮望喜形于的两位臣,缓说出了句令人惊胆战话。

“本朝今经学的生们一抱残守,穿凿会,而文经学儒生们然在学上比今经学的生们要广博得多,但仍不摆脱传的束缚桎梏,显著的便是学。文经学拘泥于数卜筮,支离琐,可厌处和今经学的相差无。”

“郑玄大在融合今古文学的时,在注学的时,依旧有摆脱种束缚桎梏。在注解掺杂了量的谶并且解烦琐,正是昨遭到王、宋衷、高堂隆颖容等批大儒士指责原因。”

“谶和繁琐新经的个致命陷,尤是谶纬,更成为古文经两派儒共同攻的对象。”

西杨家今文经世家,今文经走向穷末路的候,他突然跳来,以经指正经,以经反驳经,以经纠正经,不不说他的智慧常高,们的策非常巧。”

玄大师人更偏于古文学,他注经的候,没遵循师、家法,也不守句。但百年来,谶纬之已经深扎根于学,对生们的响可谓深蒂固,所以他不能例。他在合今古经学的候,对纬采取保留的度,在经中多谶纬为,并且纬书作

之争由已久。朝经学儒在治中,是谶纬,是反对纬,一争斗激。所以今古文学走向合的时,如何待谶纬一个无回避的题。

朝自光皇帝以,盛行纬之学,从此有“用谶”和“谶纬”争论。

“用谶”其实是倾向秘主义以谶纬经,“谶纬”是倾向性主义旗帜鲜地反对谶纬治

个派别歧太大,两百多来,凡“反谶”的儒都没有下场,如大儒充、张就是活生的例。所以“反谶纬”一派一人才凋。对于些试图进仕途儒生来,选择种方法经,不而喻。

郑玄大注经,用了谶之学,于“用纬”一,这本可厚非。但问题,大汉过二十年的战后,谶之学遭了残酷血淋淋打击。的的确成了不时宜的,与时代格不入,无益大汉中的学术。

二十年的战,几千人的死告诉大一个事。实力是决定切的力,所谓表神意谶纬根没有意,它既能挽救稷,也能拯救辜的生

经学之以迅速上末路,原因就于以谶治经。王朝没了,以意来论大汉王合法性谶纬失了支柱,紧紧依于王权,以谶纬经的今经学也无法生了。

于新经琐的问,和谶同样有系。郑大师注,引入谶纬,秘妖妄说充斥学,当不可能脱烦琐影子。外,郑大师注时候,沿用的是朝象数学的方,爻辰、卦变、体兼采,自然烦。还有个原因郑玄大偏重于文经学,热衷于训。古经学的诂也有屑之病,故郑玄师在融今古文的过程,无论今文经,还是文经学,都存在反繁琐问题。以一人力,当难以解这个问

望望神凝重的位大臣,语气渐沉重起

于朝廷说,选何种经为官学,只有一标准,个唯一标准,就是是有利于稷的稳,有利大汉的兴,有于大汉长治久。”

“大汉的政实践是决定学的唯标准。”

郗虑赵松霍而悟,玮这句犹如醍灌顶,他们立意识到经危机根源所

初朝廷推郑玄师的新为官学一种迫得已的择,因当时今、古文经两派争激烈,属于经两派的中大臣不相让。为了缓朝中矛,迅速行新政,朝廷才择了这融合今文经学家之长新经学。”

文经学直‘反纬’,充、恒、尹敏、张衡等师都是此,到马融、岐大师一辈,是如此。”李玮道,“经成为学后,于古文学来说一种打。两百年来,代又一的古文学家们赴后继,一直想古文经成为官,但最却被刚兴起的经夺取官学的置,由可见他心中的落和愤。”

“这个时,今文学成了文经学盟友。文经学展到今,已经去了官位置,能对朝继续实影响了。但过去习今文学的大名士们乎都是习两派文的‘士’,其是最几十年,更是如。所以们很快能转变习方向,继而和文经学儒士们起,举了‘反纬、反琐’的旗,共对抗新,试图新经赶官学,古文经坐上官的位置。”

轻轻敲一下案,加重说话的气,“们想想天的太争论,后站出攻击新的是谁?是关中家,是融大师后人马。是许,是许大师的子许混。这两个站出来持王朗、高堂隆,难道还能说明题吗?”

书房陷入了默。

“谶纬之,今文学融入中不分此,古经学也量采用,相比起,新经的谶纬不算严。”郗慢慢说,“现今古文学儒士然提出,经学应在兼采古文两的基础,完全除谶纬,是否太极端?”

李玮摇头,重说道:“朝廷三次下,收缴纬书籍,反谶纬态度非明确。”

“谶神学所扬的符灾异说,其用心必坏,效果却为恶劣。本朝大王充在对谶纬过评论。谶纬神或许在武中兴期,大重建过中起了极作用,但当社恢复稳后,这学说的面影响即远远过了其极意义。它所宣的那些西,实上只能致百姓天子、廷和国的极度信任。”

“王大师早一百多前就说,符瑞异说虽有其文底蕴,朝廷必放弃以瑞灾异主的谶神学,样才能正恢复儒学,复纯儒的精义,才能对稷有益,对百姓益。”

“今天,我们回头去看。王充师在、篇中的,与其是对以子、孟为代表早期儒传统的难,不说是基本朝儒们对儒精神的解而发的恢复学真面的呐喊。”

文经学儒士们年来,直试图过对儒伦理的新建构,为大汉供一个实可行国策,扭转社的衰落制约祸奸佞对稷的危,但在戚和宦的双重击下,们的愿落空了。他们自也受到迫害和击,这残酷的实刺激那些有救国的士,他不得不新考虑样才能正挽救会危机,而又不于因爱忠君而出不必的牺牲。”

些儒士冷静反的结果,就是采消极的合作态,要么绝出仕,搞纯儒研究,养弟子,要么采迂回攻之术,使得朝争斗更复杂化、激烈化。朝廷无,对那反抗不的儒士实行了锢之策,就是党之祸,果是什?天下溃。”

“我们一个设,如果有外戚奸阉祸,如果稷一直定,百一直安乐业,果朝廷够和儒们齐心力共建汉,那,在今文经学展的同,在张、马融、蔡邕、玄等一代大师努力下,儒家学应该有能作出的解释,重建新儒家伦以适应种危机挑战,动大汉进步。而,历就是历,它不能按照姓善良愿望而展,大还是走了倾覆深渊。”

“今的朝廷吸取血教训,恢复纯学,要大汉的士们齐协力,新建构以推动汉中兴,社稷长久安的家伦理说。所,把谶全部清除经学必需的,把新经造成天儒士都接受研的经学是必需做的。”

“博众说,守一家法、一之说,各派儒们以最限度的术自由,让儒学速恢复原,让学迅速展,这今后新研习的则。”玮坚定力说道,“这是廷对官的原则,不会改。哪一经学符朝廷的则,哪派就是学,这观点朝不会改。”

虑和赵带着非复杂的情离开丞相府,匆匆赶馆驿拜老师郑,商讨策。

相李玮天召见们,肯不是为安抚他,而是掀起一狂风暴,这从最后几话里就看出来。虽然他再说朝坚持新为官学,但其背的意思明显,经如果做出重调整,途黯淡。

李玮朝廷希恢复纯学,那接下来,他要干么?

玮急召郎王朗郎中许

首先对古文经两派儒坚持的“反谶纬”、“反琐”主予以了定,然提出了复纯儒的建议,并且重了朝廷择官学原则:汉的国实践才决定官的唯一准。

论哪一经学,要它有于社稷稳定,利于大的中兴,有利于汉的长久安,就是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