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
温润,湿滑,惬意。这些词语足够来形容李文秋此时的感觉。
睁开眼,是不堪的一幕。简单的形容就是落实。
周围有些熟悉,李文秋见过这些——精心布置过的环境,刻意安排的丽人(还是熟悉的洛可可式服装)。
不知为何李文秋的第一感觉是“置人于死地”。
“我的选择?还有第二种吗?或许有吧。”李文秋的想法很简单——相信,相信契约,与林刑的约定。
在那一晚,李文秋、林刑和刘惜做了一个约定,即调查清楚这件案件。林刑和刘惜做出这种约定的动机是一切过于巧合,就像是放置好的既定的棋局。
机械元3545年5月13日
林刑和李文秋单独呆在审讯室中。
这里没有任何无关的人,只有这两个人。一个是“受害者”,另一个是调查的人。
关于这次的案件,发生在李文秋的身边,遇害的人死因无法直接表述,简单的来说就是——gdzy。
“案件刚刚发生,关于死者的一些检验还没有出来。”林刑冷静的劝慰李文秋。
“关于上一位死者的一些事我并没有和你说清楚。”林刑喝了一口水,慢慢的舒了一口气。
“上一位死者,白瑾小姐,她家境一般,犯不到为了钱财而这么做。”林刑看了李文秋一眼。
“想到什么了吗?”看到李文秋若有所思的样子,林刑压抑不住他的好奇心询问。等待着林刑的是李文秋的一言不发。
李文秋此时虽然慌张,可是他慌不起来,始终有一股意识告诉他:“这就是你呀。”这句在他的心里反复的重复,从厉嘉铭一行人入学便有了。
李文秋感觉自己变了,变的时间还是厉嘉铭来到的时候。变化,是让人无法察觉的。有一句古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这就是蚁的道理。
“我在变,变的不是我。”李文秋小声嘀咕着,这里是审讯室,安静到针柄的声音都可以听见。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这件案件的负责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句话。
“你在变,什么意思。”林刑不加以掩饰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他全然不顾李文秋的心思。
李文秋一时无法回答。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林刑的问题。所以,他选择沉默。虽然说沉默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会招致怀疑,亦会让人理解。
“没法说出来,对吧。”林刑一言点出李文秋的心思。紧接着林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眼睛的存在吗?”
李文秋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熟悉。
这并不是他,像是另一个他,存在于心里深处的他。
“我,或许知道。”李文秋小声的说。这个声音,让林刑足以听清。
“这样呀。”林刑长舒一口气,把一只拿在手中的杯子重新放回桌上。
“你知道吗,现在你是不利地位。或者说你是一个砝码。”林刑从杯中拿出一块糖。
“明白。”李文秋看了一眼“糖”,然后继续说,“我想要说一下,这是一个更加适合的说法——交易。”
“这样说没有什么问题。”林刑赞同了李文秋的说法。
“一切的问题都有一个源头。你想告诉我什么是“源头”吗?”李文秋和林刑在打着哑迷。
他们的话令人费解。
“知道吗,“我”的存在。”
“什么是“我”,这是我我无法知道的。”
“所以,你选择了放任。对吗?”
“当然。”
“那么,“他”的存在呢?”
随后是一阵沉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