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道公仙游
茅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古时称地肺山,又名句曲山,西靠金陵,东临太湖,山形巍峨曲折,自古便有“养生之福地,成神之灵虚”的美誉。
其实所谓的茅山分为两座。在长江南岸的称为南茅山,长江北岸的称为北茅山。西汉时期,咸阳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北茅山立道传教,解惑拯民,深受人民爱戴,固称此山为茅山,后来他们归隐句曲山,羽化升仙,后人建庙供拜,称三人为“三茅真君”,亦将句曲山改称为茅山,从而有了南茅山,北茅山之分。
茅山为道家上清派的主要修习之地。上清派为修习《上清经》为主的一个道派。上清派第九代宗师南朝著名的道士陶弘景,晚年隐于茅山,钻研《上清经》,创立茅山宗,至此,茅山道团正式诞生。
茅山道团因为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固此地也称为全国主要的道教集会地和旅游胜地,景区众多,宫观繁杂。避开这些引人注目的景点与游客,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之处,有一处被绿林碧树包遮的道观,名曰“大悟天观”,牌匾稳固威严地挂于观中。整个宫观虽不富丽堂皇,却也不失大气。青瓦大顶,灰墙碧路,阙阁大多为木质建筑,一处水塘微波涟涟,鱼行其中。少了为了招引游客而可以增设的现代装饰,使其看起来更具古色古香。虽占地面地不大,却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天尊殿、讲经堂、步廊、门楼、斋堂、厨堂、浴堂、玄坛、钟阁、菜园、药圃、师房、净人坊、十方客坊、烧香院、静思院、练气台、迎风阁、飞鸾阁、焚香楼等。院内青松翠柏,劲竹林立,怪石秀奇,枝繁叶茂。颇具园林风格的布局,显得亲近又不失威仪。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当属天尊殿,没有金玉雕饰,只是砖石茸构,朴素无华。殿内墙壁上龙行凤舞,雕云绘月,供奉着道家的三位最高神尊:玉清原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安详且威严。主殿后方设一次殿,为上清派的上清神殿,供奉着三茅真君。其实上清派的上清宗与三茅本没有关系,只是因为在茅山道团兴起之前,三茅信仰便广为流传,借助三茅在民间的影响及德威,也就将三茅真君列为茅山宗的重要供奉对象之一了。
再往里纵深是方丈寝堂。今天似乎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寝堂外站立着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道士不下数十人,位列青石路两旁,个个面容悲伤,仿若失魂。空中飘散着蒙蒙细雨,但他们浑然不觉,衣衫尽湿。有的掩面拭泪,有的低声啜泣,气氛如同空中的乌云一般,压抑到了极点。寝堂内,万象道长躺在床榻上,身着你紫色法衣,面容消瘦。此时的万象早已过了期颐(百岁)之年,阳寿殆尽,气若游丝。万象的两位大弟子遁风和织雷跪坐在床前,聆听师傅最后的训话。
万象道长慈目微睁,嘴唇一张一合,但声音还算清晰,说道:“老夫阳数已尽,即将轮投阴府,不过不要悲伤,有缘后世再相见。下面我要说的,尔等定将牢记于心,践行于事才好。风儿,你作为首席大弟子,我猝后,你将作为大方丈受理观内大小事务。今后不论遇到何事,定要沉着冷静,集众智处之,切不可独断专行。咳咳咳咳咳······”
“师傅!”织雷俯身向前。
万象微微挥手,示意织雷跪坐好。“织雷,你身兼的使命最重,那边的人快来了吧?”
“是的,很快会到。”织雷回道。
万象道长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我穷极一生都在寻找,可是至今无果,也许这就是命吧。这次两方势力聚首尚属首次,但前路凶险,一切未卜,我跟随师傅努力了一辈子,深知这事太困难了,也太危险了!雷儿啊,你带去的这些人,请尽你最大的努力把他们能带回一个是一个吧,这是你的宿命,就像我当年一样,躲不掉的。”说完万象的目光有些呆滞,似乎在回忆某些痛苦的经历。
织雷低声问道:“师傅,天武他······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这也是他的宿命,逃不掉的。”万象语气中充满了无奈,甚至有些自责。
观外,一对黑衣人整装待命。柠檬抬头迎着细雨,环视了一下道观,面露不屑地说道:“就这?”
皇甫良辰微微一笑,对柠檬问道:“怎么?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吗?”话音刚落,别说是柠檬,就连他们身后的队员,也一个个神情古怪,一副难以接受的样子。
“先生,恕我直言,这茅山大大小小观庙数十座,我以为就算不及九霄万福宫那种程度的道观,至少也不会差太远,而这座道观无论从规模还是外观装潢,实在算不得上乘,与我想象中区别甚大,感觉最多算个子孙庙。”柠檬说完,就有队员发问:“队长,什么是子孙庙?”
“子孙庙,说的简单点,就是属于某个大道士的私有财产,所以从修建规模和美观程度来说都不及元符万宁宫或九霄万福宫等茅山道院,就是个自建小庙的意思。”柠檬解释道。随后冷笑一声,道:“哼,还‘大悟天观’,名字叫的倒挺目中无人的。”
皇甫良辰大笑起来,对着柠檬无奈地摇摇头,而后铿锵有力的说道:“这是一处十方常住!”
“什么?!十方常住!”柠檬惊讶道。而身后的队员皆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
皇甫良辰正声道:“我现在给你们具体解释下,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一会进去会让人家笑话的。根据道观权产归属来划分的话,子孙庙算是私有,而十方常住则是国有。这种划分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所谓子孙庙,一般是以前的大道士自己出资建造的,也有一种是因为古时某一道士功德显著,贡献突出,所以朝廷为他修建的道观,观主即为这个道士,属于此道士个人的修行之所,所以只能接待少数参道人员。子孙庙可以收徒,但不能传戒,观主由其子嗣代代相传。而十方常住则不同,形象点说,属于国有企业。五湖四海的道士都可以在十方常住云集,设坛布施,但别看人流来往复杂,观内事务更是繁重,但是十方常住有一套完整健全的管理体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宫观里方丈为最高管理者,方丈之下有住持,负责实际事物。再往下设有诸多管理各种具体事物的职位,有‘三都五主十八头’的说法,可见分化之精细,一点不亚于我们的。再说了,寄养最重要人物的地方怎么可能是子孙庙呢?他们的使命和我们一样,这地方当然要修建的低调一些。”众人恍然大悟。
“先生,那我们这次接触的是他们的什么阶层?”柠檬问道。
“大悟天观的大方丈万象道长已过百岁,不可能再参与行动,还应该会留下一位住持继续管理观内事务,所以应该是另一位住持道长配合我们行动。”皇甫良辰回答道。
寝堂内,床榻上,万象道长继续交代着:“此行,剑就让吴泪保管吧。”“可是,剑交给道家之外的人合适吗,师傅?”遁风有些担忧的问道。
“交给他吧,咳咳咳咳咳,这孩子的潜质我了解,让他使用更能发挥剑的能力。”万象道长坚定不移地说到。
正在这时,寝堂外一名都管敲门禀报道:“住持,他们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