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帝国款待日本特使的消息传到朝鲜,朝鲜举朝震撼。
他们还没担忧多久,大华帝国就下达了诏书:“朝鲜选精兵二十万,限一个月内进入莫卧儿帝国。”
可谓说简单而又霸气,但是朝鲜人总算放下心来,看来大华皇帝还是重用朝鲜人的,若是大华帝国搁置朝鲜君臣,那朝鲜以耕战为主体的经济圈将立刻崩溃,朝鲜群臣想保持奢侈的生活,简直是万难。
当第一批朝鲜兵上了运兵船的时候,莫卧儿帝国的大战已经如火如荼。
英国本来占据了莫卧儿帝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可是沿海城市遭到帝国舰队的轰炸,先后失守,只好退居二线。
而剩下莫卧儿帝国的封建主却组成了一个散漫的联盟,由于英国的战船或沉,或溃逃,也就等于在莫卧儿的英军成了孤军,人心惶惶之下,战斗力也就打了折扣,英国主将亨利这才想起了大华帝国的通牒。
若是主动投降,把所有的战利品拱手相让,亨利实在不甘心,但是大华帝国兵势浩大,以英国现有的实力根本不是对手。
经过商议,亨利忙向大华帝国递交停战协议,暗地里却快马联系波斯帝国,准备带着战利品撤入波斯帝国,到时在设法回国。
同一时间,又派遣了数股密使,向英国皇室寻求支援。
而英军主力却慢慢向波斯边境靠拢,若是波斯不懂唇寒齿亡的道理,那数万英军也只有等死了。
这期间,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在印度半岛的据点均遭到炮击,他们哪能抵挡今日的黑龙舰队,纷纷投降。
半个月后,黑龙舰队主将陈大江得知英国的小动作,简直火冒三丈,忙集中三个神枪师追击英军,可是已经晚了。
听到波斯帝国接纳英国人,大华帝国举国愤怒,从此波斯和帝国交恶。
而另一方面,江无极也在和大周厮杀。
吴世璠亲统百万大军与帝国十五万精锐、五十万仆从军对战。
虽然大周军的兵力占优势,可是良莠不齐,一半是奴隶军,只好出于守势,不过吴世璠也不是白痴,主动放弃一部分平原,依照有利地势死守,双方各有死伤,竟形成僵局。
同一时间,马宝等将率领数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周神铳手和二十万奴隶军向莫卧儿帝国内陆进军,莫卧儿各省总督虽然结成联盟,却各有顾忌,并不能全力抗衡大周军,竟让大周军连连得胜。
每占领一城一池,大周就能获得一部分廉价的奴隶兵,紧接着这些奴隶兵就会开赴两头为大周作战,竟然形成了良性循环。
也就是说在帝国的威胁之下,大周上下一心,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潜力,虽然抛弃了一部分靠近缅甸的土地,却获得了更加辽阔的领土,实力反而超过华兴三年时的光景。
江无极没得法,虽然麾下在战术上屡屡获胜,可是却没有对大周形成战略包围,让他们有退路和发展的空间。
而且五十万仆从军已经伤亡半数,虽然大周的奴隶军也是伤亡惨重,但是他们随时可以补充。
江无极知道帝国不可能再增兵,至于朝鲜兵等炮灰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为了莫卧儿帝国的战事,已有五十万以上的帝国正规军参战,而且东南亚战场也在同时进行。
江无极琢磨一阵,看来只好和江信通通气。
身在德里城外的江信很是安逸,收到江无极的信,却没有调动蒙古铁骑,反而召回了十五万蒙古铁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