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三十,胡杨和谭立文在桥头火锅见了面,是现在已经很少见的“三拖幺”了。
“三拖幺”,幺是方言,就是一的意思,“三拖幺”,其实也叫“三拖一”,这是渝州的一种火锅形式。上世纪90年代,渝州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那时一般是家里请客或者是有重要的事情,才会去吃一顿火锅。
那时候,“三拖一”就是渝州最流行的火锅形式,也就是“荤菜三块,素菜一块,真的超级实惠,一顿火锅,可以点很多种类的菜,价格也不高。因而,在很多老渝州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因为菜的分量不算多,所以桥头火锅还能维持“三拖幺”的价格,读书的时候他们经常到这里聚餐,有时候踢完球十来个人,每人开两瓶冰“老山城”,点几份鸭肠毛肚黄喉就能喝一顿。
“老板,先来一件山城”胡杨对着火锅店老板喊道。
火锅店位于胡杨学校附近的一座桥边上,是老式的平方,大概40平米,没有一点新派火锅的装修。
简单的墙体刷白,天花板上有几个电扇一直在转着,墙上分别写着荤菜、素菜。整个店只有一台空调,在角落呼呼呼的吹着,店里摆着六张桌子,门口还有四张,因为还没到饭点,人还不是太多。
六月的渝州还没到最热的时候,胡杨两人选择坐在门口,然后开始点菜。
“毛肚、鸭肠、耗儿鱼各要两份,香菇、豆芽一份,鸭血要一份冷锅下,你还要吃点什么?”
“牛肉要两份,香菜丸子要一份,再来一份黄瓜一份芫荽,先上这些吧,不够再加。”
芫荽就是整根的香菜,烫火锅比较辣,有些店还没得点。
两人点完菜,各自开了一瓶山城,碰了一下,也不管卫生部卫生,对着瓶子就开始吹。
“山城啤酒,知心朋友”。
山城啤酒创牌于1958年,是重啤这个公司旗下的品牌,当年在渝州地区市场占有率在90%左右,后来改成了渝州啤酒,老山城真的就这样慢慢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尽管本地人有诸多不舍,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两人吃吃喝喝花了大概两个小时,火锅店也慢慢坐满了人,结账的时候花了八十左右,对胡杨来说大概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
在街边打了个车赶到E网。
E网全民叫E网情深,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从初中开始就是胡杨等人的基地,每天少吃一顿饭,节约三块五块,就为了上一两个小时网,充值一张魔兽世界、梦幻西游的点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