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纤瑾登基之后,第一条诏书就是厚葬父帝母后,同时也正式册封牧王为大周正统王侯。
这样,天下所有的王侯就算是明正言顺了。顺便一提,吴王早在圈地长安后,就强迫太师,平安王,中枢六部共同为自己追加王权封地。
第二条诏书,便是官复自己父皇罢黜的忠贤之臣,同时又以皇室名号,对全天下征兵!
两条诏书同时下达,快马加鞭的传遍各国疆域,当然,这传旨的人也是牧王的。与此同时,燕梁康越四王,火速出兵,收复牧王夺走的各家失地。
牧王也向吴国天阳出兵,很快便攻打下吴国。开玩笑的,吴王自借道之后,便开始暗中转移粮食布绵和金银玉器。也在宋威觉攻下南阳后,开始大规模的迁移南方,虽是几日仓促,但也是蓄谋已久,不见军中慌乱。
况且各家都忙于“家事”,无暇于吴王南行,如今吴王,不再是圈地长安,已是利剑出鞘,笔直南进。
吴王也是好算计,刺于梁王与康王封地的中间,又恰好保持住了平衡。康王与梁王世代家仇,梁王乃是前朝遗留,而康王一家,则是攻打梁王朝的第一军主力。从两家使者丝毫不让的争执中,便可看出。
虽只是利刃之状,但也能占得不少领土。可以呀!从领土最大到如今“夹缝生存”,也不知吴王作何感想?嘿嘿,不用说,也是一脸心甘情愿!
其实吴王这般计划,便也说明,战争到达了最后阶段。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最快的一次了。
既是出鞘,便已是无路可退!
牧王替皇室打跑了“地头蛇”,理应当赏!奈今是国家存亡之秋,待到新婚之时,再好好“奖赏”。
某郡农家
一位老汉,正在辛苦的插秧,汗流浃背。也不知怎么,这乱世之秋,竟还有人插秧种苗!曾有人劝他,
“这些庄家迟早会被官兵收走的。”
这老汉有些“不知好歹”,回答:“收走了好啊,正好为国家尽一份力。再说,这本来就是为国家种的!”
而在此时,老汉身后出现了一位男子,看起来不大,应该这老汉的儿子吧。他这儿子真不孝,这么些年了,也没见过他,一直是老汉一人独自艰难的生活。
只见那男子跪在老汉身后,抱拳说道:“将军!可以回朝了!”
老汉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看着骄阳,露出了笑容。
“好啊!好!没想到我这一身老骨头还有用武之地。既然需要,这余生,就全都拿走吧!”
然后朝着身后的男子说道:“牵我马来,哈哈哈哈!廉颇老矣,但尚能一战!”
老汉,文太弱,大周战神!
乡间野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