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太监和锦衣卫加起来一共有一千九百五十人,”
高文彩拿着内府和镇抚司的花名册,仔细核对了几遍,确定没有外人混进来,这才小心翼翼对崇祯道。
“镇抚司来的人不多啊,”
崇祯喃喃自语,锦衣卫只来了数百人,相对于数万人口的基数,这点人的确是太少了。
高文彩连忙解释道:“皇上,南北镇抚司大多数人还在观望。”
“呵呵,他们正在犹豫要加入朕,还是加入陈演李国帧。”
高文彩默然无语,崇祯却哈哈笑道:
“好,让他们先观望观望。”
笑完望向眼前众人,崇祯心知,倘若没有其他收入,单凭成祖显灵,要想养活这一千多人,是绝无可能的。
高文彩眉头紧皱,估计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崇祯抬头望他一眼,淡淡道:“去把他们中间识字的挑出来,站在一边,”
忙碌一番挑出几十个能识文断字的,站在金水桥西侧。
崇祯脸上露出欣慰表情。
有明一代,百姓识字率极低,不到百分之一,能在一千多锦衣卫太监中挑出几十个识字的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崇祯径直走到他们面前,朗声道:
“诸位有愿意追随朕的,可在军中做小吏,做得好,日后升迁,不在话下,朕的中卫军会不断扩大的!”
皇帝扫视众人一眼,继续道:“当然,倘若有人只是想上阵杀敌的,也可回到队伍中,从士兵做起。”
不出崇祯意料,几乎没人回到人群中。
这些锦衣卫太监也不傻,凭借识几个字,就能直接做小吏,将来还有可能进入仕途,这样的好事他们上哪儿去找。
在文风昌盛的明末,即便一个偏远县城的师爷,至少也得是秀才出身。
这些人当然知道自己和秀才相比差距有多远。
“都愣着干嘛?还不叩谢圣恩!”
高文彩见众人茫然无措站在原地,连忙扯着嗓子吼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十几个人发出稀稀落落的山呼声。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
特种兵出身的大明皇帝相信这样一个道理: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这是崇祯培养的第一拨人马,是火种,是精华,中卫军以后要想发展壮大,离不开这些精华。
朱由检走的是精兵路线。
不能适应严酷现实的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崇祯将高千户叫到身前,低语几句,高文彩转身朝众人喊道:
”所有人都听着!”
金水桥上的锦衣卫太监纷纷抬头望向高千户。
“皇上有令!不识字的太监锦衣卫,围着皇宫城墙跑一圈,然后在金水桥汇合!跑完的就可以领成祖爷的金子,当皇上的兵!以后吃香的喝辣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千多人尽皆哗然,一个个张大嘴巴,目瞪口呆站在原地。
明代紫禁城城墙南北长九百六十米,东西宽七百五三十米,这些数据都还是直线距离,实际长度恐怕会比这还大。
围绕紫禁城跑一圈下来,没有个一万米也有个八千,搁在后世这也算是长跑了。
毋论是平日里久居深宫,缺乏锻炼,体型肥硕的太监公公们,就连职业打手出身的南北镇抚司锦衣卫番子,也因为操典荒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