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士廞何在?”士燮初为人父,还收了这么多便宜儿子。心中自是激荡,但也不敢露馅。暗中思忖,避免他人疑虑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人忙起来以至于无暇疑虑。
“廞儿,将县上与族中田产钱粮情况速速彻查,将情况三日后报至我处。退下吧。”
这个大儿子士廞在原来的历史上几乎做了一辈子人质,没啥建树却也没犯什么错误,估计统计钱粮这些琐碎事务应该不在话下。
“徽儿,你现在身居何职啊?”士燮目光一转,看向一名仪表堂堂,目光如炬,颇有威武之相的一员武官小将。士燮心里明白,再好的枕头皮囊也架不住里面净是枯枝烂草。在天高皇帝远的岭南这种水平的武将或许还可堪一用,可要是孙坚发迹之后,史上名将辈出,那仅凭岭南这一荒芜之地则很难逃脱历史的车轮,士燮死后士家的覆灭必是必然。
想到这里,那员青年小将的回答打断了士燮的思绪。
“儿徽,承蒙族荫,任巫县县尉,麾下县兵三百人,个个精壮,皆威武之士。”士徽的回答中气十足,略显青涩的脸上颇露骚包的表情。
“三百人,于此等乱世够干什么的!”士燮顿时脸色一凛,对士徽训斥道,“万不可得过且过,固步自封。如今形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应于可能条件下于各县为兵源扩充实力,日间加强训练,早日练就一支百战精兵。”
“士祗,你去联系我侄儿匡,他平素与吕岱交好,此人乃带兵大才,得此人,必能大有裨益。你和徽儿一起退下去落实吧,事不宜迟。”
“干儿、颂儿,你二人前去东莱黄县寻一曾做过郡奏曹史之人。此人姓太史,名慈,字子义。上有老母,十分重孝,可由此入手与之结交。之后无论用任何手段,可提我文坛之名,劝其加入。此人乃当事良将,假以时日,绝不下于当世太尉朱儁。”
此二子听闻父亲如此之高评价,面色郑重,回道:“禀父亲大人,我二人必将此人带回。”
“说了这么多我也乏了,毕竟也是知天命之人了。你们都各自去忙吧,我也要休息了。”
士燮将诸人退下,自己一个人在房间沉思,命运如此安排压力着实不小。还好自己余寿仍足,一旦穿越成了吕奉先,抬头一看是白门楼。或是董太师到了北掖门。都是挺难受的事啊,这么一看还不错。
不过现在的自己才是一县之县令,虽文坛名声在外,也曾做过京官简在圣心,但是现在毕竟人微言轻,也没有像样的地盘和军事实力。黄巾贼乱已经三年却也没乱到岭南这一片,这机会恐怕是把握不住了。也不能像前世看过的穿越文里去京都混个高官再顺手把天子薅出来以令诸侯。难啊,不容易啊。
士燮想到这里,不禁忧从中来,前世上学的时候导员总说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