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是老工人。
要往前推几年,他也是当师傅的人了,手底下至少得带五六个徒弟。
换了现在,不流行这一套了,所以他还孤家寡人一个。
“高铁的待遇应该不错吧,有没有什么想法?”
“那能有什么?我要是跑长途,一个月至少得这个数。”陈建华不屑一顾的道,抬起手,食指拇指比出一个八来。
早几年的时候,父亲刚结婚时是跑长途的。拉着车,从省城到山区,一个月下来至少得七八千。
不过长途实在太累了,一趟下来至少得一个星期,加上后来又有了陈志泽,于是他便转到了地方跑短途。
陈志泽还记得自己三四岁的时候,跟着父亲跑车,火车驾驶仓里有个平台,上面全是按钮。
父亲开车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平台上自己玩儿,累了的时候后面有个吊床,蜘蛛网的那种,吊在窗台上在上面睡觉。
“成天就听你在吹吹吹,你啥时候拿个八千回来,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沈阿姨没好气道。
几个老战友顿时笑了起来,陈建华一阵脸红,连忙辩解:“还不是因为这个兔崽子,要不是放心不下他学习,我早出去挣钱去了。”
“你也就在这里吹牛,实事儿干不出来。”沈阿姨发着牢骚。
陈建华被呛得面色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这个事情,他没少被沈阿姨埋怨。
这点破事儿大家早就习惯了,就听唐阿姨在旁边劝道:“这也没办法的事,幸好志泽马上就要读大学了,到时候建华再转过去就好了。”
“你们给评评理,家里要养这么多口人,每个月就那么点工资,他还不去挣钱,真要饿死我们啊。”沈阿姨又说开了。
“闭嘴!”陈建华瞪了一眼,沈阿姨还想说什么,看父亲生气了,只能低下头,不过私下里还在那里嘀咕:“冲我发火有什么用,有本事你出去挣钱啊。”
这一下大家弄得很尴尬,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才听孔叔道:“对了,最近股票市场不错啊,你们炒股了吗?”
大家一听,也很配合的将话题转移到炒股上。
“最近股市不错啊,我投了几万进去,现在都赚了五千了。”
“前几天那只股票真牛,连续五个涨停板,我隔壁那家刚好买了这只,赚翻了。”
林叔唐阿姨他们也开始聊了起来。
这种话题陈建华插不上,在那里喝着闷酒。沈阿姨对于股票更是一窍不通,低着头在那里吃菜。
“建华,你买了吗,志泽马上要上大学了,给他赚点学费。”唐阿姨插了一句。
“我哪儿会什么炒股啊,不玩,不玩。”陈建华摇头。
“现在股市真的很好,稳赚不赔,你要有钱也进去扔进去赚点,总比在银行吃利息好。”孔叔也劝道。
陈建华只是摇头,不说话。
“说起股票,我前阵子也买了几只。”一直在吃饭的陈志泽,突然发了句话。
“你买股票?哪儿来的钱?”陈建华愣了一下。
“同学那儿借的。”陈志泽说道。
陈建华还要再问,一旁的孔叔把话接过去:“志泽也在炒股?你买的哪几只?”
几个叔叔阿姨也将目光转移过来,陈志泽将他买过的几只股票说了出来,唐阿姨一脸惊讶。
“那几只股票不错啊,这阵子一直在涨,志泽你赚多少了?”
“没多少,两三万吧。”
……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大家似乎都被这个消息震住,面面相觑。
良久,还是孔叔开了口:“志泽,你怎么会赚这么多,怎么弄的?”
唐阿姨和林叔也看着陈志泽,他们都是炒股的,三万块不放在他们眼里,但一个学生赚这么多钱,还是让他们很惊讶。
“我只是做了几条短线。”陈志泽将自己的几次短线操作说了出来。
听完陈志泽的操作,几个人不说话了。长线是金,短线是银,相比起长线来,短线更考能力。
若是陈志泽没有消息,单凭他这种操作,亏本的几率很大,光手续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陈志泽不仅挣了,还翻了好几倍,五千块钱的本金足足变成三万,翻了六倍。
五千这数字是陈志泽告诉他们的,相比起他们十几万,二十几万的投入,这个本金已经很少了,也是陈志泽经过考虑后,得出的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数字。
“建华,你家志泽了不得啊,我们这个年纪,还在军队里晒太阳呢。”良久,孔叔吸了口气,苦笑着摇头。
陈建华回过神来,股票操作他一点也不懂,但不妨碍他听懂陈志泽赚了多少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