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你说说你此次外出修行经历了什么。”
“好的,师父。”姬麟从怀里掏出一副羊皮地图,告诉他们这幅图上南起百越,北至辽东,西临河西,东接沧海,此图幅员辽阔,细致到县乡一级。
紧接着,又从身后的包裹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帛书,上面两个鎏金大字“老子”赫然在目。
姬麟有些不解这本《老子》和流传的有些不同。
毕心双手接过来,看到后双手不断颤抖,竟泪眼婆娑的说:“此书莫非是原…原本。”众人听后有些不解何为原本。
行动不便的他把《老子》取出和这本作对比,竟发现多处不同。毕心告诉他们,自己曾多次观摩它,总觉其中有些不妥,这本《老子》提倡‘静’,而这本原本《老子》则写‘情’。
对于这几十年的修炼,毕心的领悟总有一扇门未曾打开,而姬麟带回的《老子》将是解开门的钥匙。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一个人若达到虚之极处,则会守最初本性。万物共同生长,用虚空清静的心去观察万物循环。会发现万物都是这样,,回归自己的根上.归根叫情,情就是返还本命,阴阳循环。
交还使命、返还本命是常理,知常理则明万物;不知道这个常理,妄作事情为凶险。识人之常理,握客观之规律,则包容;包容才会衍生公正,公正才能天下归顺,天下归顺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至死不险。
毕心望着头上的道德天尊,心潮澎湃的他表面波澜不惊,默默地感叹道:“你不成仙谁还成仙。”
大师兄帝明似乎有些明白,而三师弟和四师弟却完全陷入一片朦胧之中,对于二师姐姬麟来说,一到师父讲道,就会开启自动屏蔽。
“我晕,师父,我和三师兄都没明白啊。”刘勃勃头脑发胀很不自在。
毕心看着他俩和仿佛事不关己的姬麟摇了摇头,只见帝明捂着头在思索着什么。一时间没有人说话,气氛十分平静。
毕心看着帝明仍不解便说了句“无为而无不为。因物之性,顺应自然,若万物都顺应自然,那么天地就会保持在最和谐的状态,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作为呢。”
“无为而无不为指的是无为即有为,意思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这就是有为。”
毕心看着帝明若有所思的样子,又接了一句“无不为就是动,静是为了动,而动是为了更静,就像是我让你们出去游览天下,未曾入世何谈出世。”
“我晕,师父,你别说了,真的好难理解,你看聪明的大师兄也都被您搞晕了。”
帝明似乎明白的向师父说了一句:“是不是和小隐于野,大隐于市一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