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是故事的讲述者,他们冰封了地球的故事和生命的故事。冰是有生命的,他们在哪里结冰,它们的年纪,它们经历了什么,500年的冰,一万年的冰,一百万年的冰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而格陵兰的冰原最厚可以达到3000米,这是倪嘉豪从陈梦生处得知,望着伊卢利萨特海峡湾,巨大的冰架轰然倒下,滑入海中,犹如山崩地裂。它是世界上最壮观最美丽的冰川之一,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它为世界自然遗产,如今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冰原不断的断裂,真的只剩冰山一角了。而这在80%以上地区都是冰雪覆盖,冰山林立的格陵兰,这样的冰川不少存在。光格陵兰东南部,就存在康克鲁苏瓦克冰川,黑尔黑姆冰川,雅各布港冰川。当然这些冰川不断崩塌,大量的冰崩塌后,冰原会大规模变小。所以现在的格陵兰岛白色的外衣正在渐渐的褪去,而绿色在慢慢的扩张。不难发现,海岸口已经长满花草,而远处原本是漆黑的山,已经透露出绿色的生机。而隐藏在这些冰川中,并未被世人所知的惊天秘密,随着冰川融化渐渐的浮出水面,正等待着倪嘉豪等人前去探索。
倪嘉豪一行人下了冰鸟号之后,乘坐旅游大巴,经过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来到了伊利米纳克。小镇仅有27户人口,全是因纽特人。同行的大巴司机雅鲁特就是小镇上的人,他讲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语,听他说年轻的时候在中国待了8年,年轻时候对中国文化特别推崇。之所以回到老家,从他的话语中得知,他是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认为人老了终会落叶归根,这里是他的根,是生命起源的地方。
雅鲁特拥有155的身高,肥大的身体,披着一件熊皮大衣,花白的胡子,雪白的头发,俨然一只生猛的北极熊,坐在驾驶位上,跟坐在小方凳上一样。岁月并没有在他圆圆的扁饼一样的脸上刻下多少痕迹,双手熟练的操作着方向盘,倪嘉豪从他憨厚老实的外表中很难判断他曾经游历中国的经历。雅鲁特对于我们的到来充满着欢喜,他总是爱说,“远方的故人,欢迎来到伊利米纳克,认识你们我很高兴。”而让他滔滔不绝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因纽特家族史。
他自称他们是‘真正的人’,因为因纽特在因纽特人的语言中就是人的意思,他自称是蒙古人的后裔,他常常以成吉思汗为榜样,而据基因测试类比,因纽特人和蒙古人的基因序列最为接近。大约一万年前,他的祖先从亚洲出发,穿越百令海峡抵达美洲。这时美洲已是印第安纳人的天下,他们被迫生活在冰封大地的北极地区,而其中一部分跨过北冰洋来到格陵兰岛,靠惊人的适应能力,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他说打猎是他们的传统,他们从未进行过农耕,也没有发展过家畜,靠吃肉保持体温。他们以鱼肉、北极熊甚至是鲸鱼为食,并剥取他们的皮毛制作衣物。他们笃信人和动物并非捕猎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猎人能得到礼物,不是因为技术高超,而是礼物主动献出生命,让人们的生活得以延续,而猎人们也随时准备好将自己的性命交还给这片大地。
他还说他们是养狗民族,因纽特在中国古代曾被称为“狗国”,是狗拉雪橇起源地。但是很多格陵兰人已经不用狗拉雪橇了,改用雪地摩托。但是他说他依然在用狗拉雪橇,雪橇车非常容易陷到雪地和冰缝里,而且没有办法跑的很远。他夸奖因纽特犬跟他们一样非常强韧、强悍,虽然性格各异,但有共同的特征:友善、乐观、热爱奔跑,这让它们成为不可缺少的好伙伴。他自豪的说因纽特犬还特别能吃,一整头海豹只够吃一星期,有时候也会喂他们吃比目鱼。到了冬天没法捕猎,他们就会在春秋最好的捕猎季节储备上百头的海豹,因为冬季气温会降到零下30度,气温寒冷,狗需要每天进食来维持体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