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管事走了之后陆文青突然闲了下来,专区公署那里暂时没有什么消息传来,陆文青看陈大正还没回来,便自己上街出去买了几份报纸,回来认真仔细的把买来的报纸全部看完,没想到却看到了一条重要消息。
国民党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时间就定在2月15日!
陆文青记得很清楚,国民党三中全会之上,孙夫人宋庆龄自宁汉合流以来头一次出现在了国民党中央全会的政治舞台上,而且这次全会的召开也正是宣告了国共内战的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这对延安是个好消息,但对陆文青却不是。
原因无他,今天已是2月9日,还有6天就是三中全会开幕日,三中全会结束后还有五天就是农历的新年。
虽说民国春节不放假,但国人几千年的习俗在那里摆着,每年春节都是政府官员请假回家探亲的高峰期,政府一般也会默认允假,因此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十到十五天左右的年假。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三中全会开幕前把建立民团需要走的各种手续办下来,那就得再等将近一个月,差不多要到到公历的三月份!离抗战爆发满打满算也就剩下不到四个月!
陆文青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心中一片焦急,来回踱步想着办法。
孙桐峰那里昨天刚去,除非公署有消息传来,自己是不可能再去催促的,那能不能让老爹再给他打个电话?
陆文青在心里想了想,随即将这个想法否决掉,陆守荣就算再有钱也只是一个商人,孙桐峰却是管辖着上百万人口的第四专区公署主任,两人的身份地位差距在那里摆着,别看昨天孙桐峰对自己父子二人表现的十分热情,可那是因为陆守荣之前用钱买的孙桐峰的一个人情,而现在这个人情已经用掉了,这会儿再打电话催促只会让孙桐峰感到厌烦,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而陆家在以后需要孙桐峰支持的地方还很多,无论是民团兵源、训练还是产业的折现,都离不开孙桐峰的支持,这会儿打这个电话等于杀鸡取卵,殊为不智。
在房间里走了一会儿,陆文青越发觉得心烦难耐,突然心中一动,在书桌上铺开宣纸,碾墨提笔,一笔一划的写下一个静字。
第一笔刚刚落于纸上,陆文青心情便觉得平静了一些,随后一笔一划写下去,每一笔都让陆文青的心情更加平和,等到最后一勾提笔收墨之时,陆文青脸上的焦急之色已经完全褪去,胸膛不再起伏,心态十分平和。
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是陆守荣一直教导陆文青的一句话。而每当急躁难耐时稳下心神写一个静字,也是陆文青长久以来克制自身浮躁心态的一种方法,此刻陆文青虽然已经在灵魂上换了一个人,但身体的记忆还在,于是便不由自主的用上了这种方法。
将宣纸一丝不苟的折好,把笔墨纸砚都摆回原处,陆文青此时心情一片平和,他已经想明白了。
时间虽然紧迫,但自己都能看到这一点,老爹又岂会不知道?他让人嘱咐自己不要外出在家等候,就说明以他对孙桐峰的了解,觉得孙桐峰那里一定能给出答复,自己只需要安心等待即可。
静下心来后,陆文青边看报纸边等着,又等了有半个小时左右,书房里的电话叮铃铃响了起来,陆文青接起电话,是孙桐峰的秘书章学声打来的,说是孙桐峰要召见他,让陆文青马上到专区公署来。
放下电话,陆文青没有着急起身,而是仔细想了想等下孙桐峰可能会问的问题和对答,想了差不多一刻钟左右之后,才整理了下衣着,然后出门开车前往专员公署。
陆文青这是头一次自己来专员公署,门口值班的哨兵和他不熟,自然也没有了昨天的待遇,就算陆文青说是公署打电话让他过来的也照样趾高气扬的把陆文青拦下搜身,陆文青顿时心里明白了个大概,也不说话,借着哨兵弯腰检查的空往他口袋里递进去一包哈德门,然后把手收回来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等着吧,我去给你通传。”哨兵身体一顿,又随便翻弄两下,装出一副检查完的样子,然后从鼻孔里哼出一句话来。
在门口等了有十多分钟时间,哨兵才懒洋洋的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同样是下巴扬的老高,用下眼皮打量了一下陆文青,然后领着他到了一间只有十平方米大小的接待室。
接待室内十分简陋,几把略显陈旧的藤椅随意摆放在墙边,一张茶几,一条联邦椅,除此之外就只剩墙上挂着的几幅字画,看起来年代并不久远,甚至有一副落款时间还是民国十六年。
“在这里等着,等主任有空见你的时候会有人叫你的名字。”
扔下一句话,也不管陆文青听没听清,中山装便自顾自的走离开。
在接待室里等了足足一个小时,仍没有人过来叫陆文青的名字,除了一个女佣过来给陆文青添了两次茶水便再也没有人来过这间会客室,仿佛所有人都把陆文青忘了似的。
陆文青开始还有些焦急,等到后来也不着急了,干脆继续想怎么应付孙桐峰可能提出的问题,想的差不多了便欣赏起来接待室墙上挂着的几幅字画,时间不知不觉一点一点过去,直到十一点半的时钟响过之后,才有一阵脚步声从门口处传来,陆文青抬头向门口处望去,发现正是昨天去门口迎接老爹和自己的那个秘书章学声。
“文青是吧,跟我来,主任要见你。”
章学声饶有兴趣的看了刚刚从字画上收回目光的陆文青两眼,然后开口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