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漫长的等待去迎接一件注定会发生的事,无疑对人的定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而这样的考验陆文青已经承受了四个多月,早已没了最初的焦躁,越是快到那个日子,陆文青反倒越发沉稳了起来,在六月的末尾带着部队扎扎实实的搞起了步炮、步机协同训练,近十天内就打出了总计超过三百发炮弹和五千多发机枪弹,直接打掉了库存的接近三成,于是陆文青只好又重新订购了价值两万余法币的一千发炮弹。
钱花的多了总会让效果更加明显,经过十天惨无人道的集(氪)训(金)之后,部队的进攻出发距离已经由一千米缩小到了七百米不到的地方,而由四挺水冷马克沁和八挺捷克式轻机枪组成的机枪连也总算能够在一千米左右的地方用超越射击打出不错的成绩。
由于陆文青手里的重武器不多,即使又从洋行里订购了六挺机枪和两门迫击炮六具掷弹筒后也只比不过日军一个中队的重武器,因此陆文青也没有将重武器分散,而是成立了一个机枪连和炮连,加上侦察连一起成立了特务营,青年学生出身的原一营三连长张子文任特务营长,原来的连长职务由三连一排长赵汉岳担任,同样是青年学生出身。
把人员调整安排好后,陆文青又去了一趟济南,拉回刚花了足足十万法币购买的一批车床设备,为了购买这批设备,陆文青特地向老爹拍了电报,通过花旗银行汇过来了六万美金,折合法币二十万左右。
砸钱买完这批设备,加之北平的组织又送来了七八个学机械专业的青年学生,军械修理所总算在理论上具备了生产枪杆和子弹的能力,这让陆文青多少有些欣慰。
之所以只是理论上,是因为不论是造枪还是造炮,陆文青都缺乏一些至关重要的原材料,一是做枪管的原料钨钢,还有一样是子弹用的炸药。
这两样都需要一定的化工体系支撑才能制造出来,炸药还好,采购的渠道多,陆文青可以囤积一部分,但钨钢这东西连国民政府都没有生产技术,用多少全靠进口,因此价格一直被抬的很高,陆文青向安德诺问完价格后思虑再三,才咬着牙决定买了两吨。
买完这些原料后,已是七月四日,魏斯野刻组织人手进行试生产,连着失败了两次之后,总算造出了第一根枪杆,当看到黑黝黝的枪杆在钻刀下制造成型的时候,连一向沉稳的魏斯野都维持不住往日的平静,亲手为这支枪杆做好膛线,然后和由另一支枪拆卸下来的零件组装到一起,交给陆文青亲手试射。
陆文青也是长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心中的激动,把手中沉甸甸的钢芯子弹一颗一颗的压入弹匣,然后如同以往一样上膛、举枪、瞄准、连续推弹击发。
“嘭!嘭!嘭!嘭!嘭!”
连续五下清脆的射击声在一片安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响亮,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眺望着远方的标靶,似乎想要看到三百米外标靶上的每一处弹孔。
“四十八环!”
记录兵打出旗语,翘首以待的魏斯野和军械修理所一干人等顿时欢呼如雷,每个人都和身边的人拥抱在一起,神情满是兴奋与激动
“成了!文青兄,我们成了!”
魏斯野和陆文青的狠狠的拥抱了下,猛烈的对撞让两人的胸膛都有些疼痛,但却丝毫减弱不了两人心中的激动,陆文青和魏斯野分别和每一个参与制造的人拥抱,有人的眼中甚至涌出了泪水。
纵情的欢呼声使得远远站哨的士兵好奇的回过了脑袋,想要看一看欢呼声那里发生了什么,然后被站在他们身后的班长袁勉发现后迅速扭回了脑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