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都是靠时势产生的,天时、地利、人和、己优。
由大及小,
卫庄最终的使命是代表鬼谷派去改变天地的命运,因为一些原因他来到韩王都,因此卫庄占天时却无地利。
天时地利固然重要,可是占据天时地利可享一时之优,却不能享一世之幸!
普通人只知敬仰“越王八剑”之威名,却不知越王为何闯出如此威名。
昔年,
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至此,拉开了恢弘壮阔壮阔的历史篇章,史称:《吴越春秋》。
阖闾之子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攻打勾践。
越王勾践三年,被吴王夫差军败于夫椒,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毒士文种』劝住了越王,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
可惜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而且还有外敌在侧虎视眈眈,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携带着妻子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甘愿为奴受尽凌辱。
至此,越国成了吴国的奴仆之国。
越王勾践先失天时,再失地利,可是为何却有了后来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最终反败为胜的历史宏章?
原来,越王虽失去天时地利,却顺了吴王夫差之人意,在吴国为奴三年,历经千难万险,越王勾践终回故土越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复此国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勾践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为取得人和,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以此了解民生,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馋言,赐剑杀了智慧、忠诚融为一身的伍子胥。
伍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他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练剑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
夫差实则也是位雄才,最终夫差虽然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越王回国三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并命令臣下奴国……越国出兵相助阵。
临行前,有忠臣良言劝越王道:
“大王!大王不能去黄池啊!不是越国百姓蒙羞,而是我越国……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要蒙羞啊!”
越王已知时机已到,时势在他,他拔剑斩下悬梁苦胆,烧了柴草臥铺,坦言道:
“寡人此次出征不是帮助吴国去争霸,而是要……消灭他们!”
“大王圣明!”
“大王圣明!”
“大王圣明!”
成千上万的越人齐声高呼,天时地利为之震撼,不敢阻之。
↑返回顶部↑